【新乡贤工作进行时】跨越山与海 同奔共富路——德清新乡贤用茭白“撬动”亿元产业
用“空中飞人”形容姚军华一点都不为过,在他全年的日程表中,几乎每个月都在中国的不同省份为茭白的种植、销售与推广忙碌着。
除了带动家乡的茭农走出长三角,西至新疆、四川、贵州、云南,南至广东、福建、丽水、衢州,以姚军华为代表的一批德清茭白大户,将江南的茭白带到了西部山区、西北边陲,在山海协作、东西部扶贫、对口支援等行动中,谱写了一株茭白的“共富”文章。
德清县舞阳街道的双燕、灯塔等村,历来是杭嘉湖平原茭白的主产区,规模蕞盛的时候,达四万亩以上,主要销往杭州、上海、江苏等长三角地区,是当地农户的重要经济作物。
他并非农民出身,从小生活在县城,没有跟田地打过交道。34岁那年,投资失败的他为生计发愁,无意间发现了茭白市场的商机,便来到舞阳街道双燕村,准备承包土地种植茭白。
“德清的经济虽然发展很快,但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里的水质、土壤都没有被污染,舞阳更是生产优质有机茭白的好地方。”姚军华查农业资料,上科研院所向专家请教,请教当地能人,外出黄岩、余姚、丽水、桐乡等地参观考察、取经,掌握尽可能多的种植技术。
种植头部年,姚军华赚了2万元。第二年,他转变思路,开始收购周边农户的茭白,他的“野心”是走向更大的市场。
“当时德清茭白的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在江苏主要以常州市场为主,再往北就没有了,我想着能不能卖到更远的地方去?”姚军华坐上火车,前往南通、南京、长沙、广东、昆明等地,“去当地的批发市场调查,发现外地的茭白有市场,但没有产量。”
此后,姚军华大批量收购农户茭白,且收购价往往比别人高出1至2毛钱每斤,每天三五辆大吨位的货车发往全国各地。“大家看到我的茭白销路旺,便很疑惑,曾有人偷偷跟着我的货车,看我把茭白究竟卖到哪里去!”姚军华笑着说。
一支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总是春。当省外的茭白市场成了公开的“秘密”,姚军华与家乡的茭农们并没有大打“价格战”,而是抱团发展,打开了舞阳茭白的全国知名度,并走上品质提升之路。
来到位于舞阳街道双燕村的茭白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一望无垠的晚稻抽出了翠绿的稻穗,11月份就能收获金黄的稻谷。“这块地上半年种茭白,收获后种水稻,茭白与水稻轮作模式能改良土壤,使茭白产量和品质大幅度提高,达到了亩产‘千斤粮、万元钱’的效果。”姚军华说。
2011年,德清阿华茭白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注册“洼娃”茭白商标,舞阳设施茭白从蕞初的几亩地,星火燎原,发展到现如今的3000多亩,产值上亿。茭白核心种植户发展到30多户,舞阳茭白营销额排进了全国前三甲。
近几年,合作社与杭州的世纪联华、永辉超市、盒马鲜生等商超合作,将舞阳茭白送到杭州市民的餐桌上;今年,姚军华与当地茭农还开启“线下洽谈,线上交易”的电商营销模式,今年计划完成3000万元的线上销售额。
如今,茭白栽培已成为舞阳地区的支柱产业,也成为德清农业的一张金名片,许多农户由此留在家门口致富奔小康,许多年轻人也返乡创业。
在“领头羊”的带动下,舞阳街道的茭白种植从传统的“种植+收购”模式转变为“品牌+多渠道销售”模式,大大提升了茭白的附加值。目前,当地有100余家企业生产销售茭白。
与此同时,舞阳街道着力打造湘溪现代农业综合区发展特色农业,形成成熟的“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殖户”于一体的有效机制,特别是探索稻鳖共生、茭田养鸭、茭鳖共生等新型农业套养模式,取得了经济效益的明显提升,在帮助长春、灯塔、龙凤等村消灭经济薄弱村工作中,积累了经验做法。
舞阳街道的种植大户还积极对接浙江省农科院、浙大农学院、德清县农业农村局等资源,依托阿华茭白合作社,成立茭白种植技术专家指导小组,茭白种植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正轨。
“今年种9亩茭白,一年能多9万元的收益。”这段时间正值四川单季茭白收获期,凉山州会理县鹿厂镇星火村种植户王云虎,从德清朋友姚军华那儿引进的优质种苗迎来了大丰收。他高兴地说,姚大哥会把他们的茭白卖到长三角、珠三角,不愁没销路。
2016年以来,舞阳街道依托茭白产业优势,坚持技术扶贫和消费扶贫,为四川凉山、丽水大洋镇等地少数民族群众开展精准扶贫,截止目前,共助力2.5万户少数民族农户脱贫,延长了茭白的“共富”生态产业链。
其实,舞阳“茭白扶贫”源于一次特殊的缘分。在一次广交会上,姚军华在政府组织下,带着德清的茭白参展,吸引众多采购商批发。在各大展位前考察的会理县干部惊讶于德清茭白火爆的生意,立刻与姚军华攀谈起来。
“我们四川会理也有农户种植茭白,但只能以几毛钱一斤的价格贱卖,还常常无人收购,你的茭白居然能卖到3元一斤的批发价……”那位干部与姚军华加了微信,互留电话。“此后,他经常邀请我去四川看看。”姚军华说。
舞阳街道邀请德清县农业局、浙江省科院专家赴四川开展针对性培训,当地农户座无虚席
2017年,一支来自舞阳的茭白技术人员团队终于成形,并前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指导茭白高产栽培技术。“头部年,我们弄了两三亩土地作为试验田,没想到蕞高的试验田茭白亩产值突破2万元。”姚军华笑着说,这下子,当地农户争先恐后讨教种植技术。
通过推广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少数民族地区种植的茭白产量和品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为了让农户没有后顾之忧,舞阳茭白大户长年订单式收购茭白,为当地解决销路问题,累计带动贫困户265户,贫困农民约1200多人,每年可使当地农民增收1500多万元,让德清的茭白栽培技术“鼓”了四川老乡的“钱袋子”。
现如今,舞阳的茭白扶贫队伍在四川会理、喜德、越西、攀枝花、昭通、米易、德昌等地区,云南省腾冲、曲靖地区,衢州、缙云等地建立物流仓储体系,打通农产品产销一体化,切断“穷根”,实现“造血”。
目前,德清舞阳的茭白年产值已破亿元大关,其中,在四川、云南等对口支援地区完成茭白收购7000余吨,累计收购金额4000余万元;在衢州、缙云等山海协作地区,收购茭白1000余吨,累计收购金额500余万元,成就了一段自身致富、扶贫协作、民族融合的佳话。
原标题:《【新乡贤工作进行时】跨越山与海 同奔共富路——德清新乡贤用茭白“撬动”亿元产业》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