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千年古道焕发新机
湖州31条古道日前获得省级认定。依托古道的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湖州探索出综合性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发展新路子,覆盖全市的古道群格局正在形成。
晨雾尚未散尽,安吉县昌硕街道双溪口村关上自然村的独松关古道上,徒步爱好者已经踩着青石板向山脊攀去。这条处于安吉与杭州余杭交界地带的古道,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在安吉境内的长度有1300米。安吉县博物馆工作人员王卫峰说:“据县志上记载,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从历史上来说,它一直是(到)江苏,到浙江,尤其是到杭州的交通要道。蕞主要的是在南宋时期,它是拱卫宋都临安的一个核心军事要塞。这样关道结合的(国家级)文保单位,目前浙江省来说是唯一一处。”
独松关古道采用了当地的块石、条石、卵石等多种石材,两侧茂林修竹、青山叠翠,虽经千年时光,但依然保存完好。安吉县昌硕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何向华说:“主要是加强巡查检查,保持我们生态环境的原始原貌,保证古道周围生态环境,不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
目前,安吉共有古道64条,总长9.3公里,其中一二三级古道10条。近年来,当地根据古道分布、区域地理与生态环境,建立起了一套综合分级保护体系。安吉县林业局竹产业发展中心市场服务科科长项霞虹说:“这两年,我们也累计投资了1000多万元的资金,对多条古道进行了修缮工程。针对(古道)本体情况、周边环境以及历史遗存等各个方面,我们实行了分级保护,每一条古道建立一道一档的(保护)要求,把我们每条古道的管护责任落实到个人。”
2022年,浙江发布了全国首部古道保护办法,在加强古道保护、规范古道利用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并要求统筹推动古道与文化旅游、森林康养、体育运动等产业融合发展。
“空气太好了,你们深呼吸试试,我感觉已经有茶香了。”3月,正是湖州春茶香起的季节,一条条古道迎来了一群群新客人。位于长兴县的贡茶古道,依托其秀丽的风景和悠久的茶文化,成为热门徒步旅游线路。游客陆青说:“整一片山林,它都是原始状态,没有我们现在人工修建的这种台阶,全都是山水冲下来的石头形成的一条小路。”游客刘明说:“我觉得包括跟整个大唐贡茶院茶文化景区的背景和主题也是非常契合的。”
为了让这条千年贡茶古道焕发新活力,当地充分挖掘茶文化历史和沿线摩崖石刻遗存,让古道成了激活乡村旅游的新路子。长兴县水口乡农业农村办主任王福来说,:“古道周边近几年来新增了4家大型的农旅项目,还有一些配套的旅游设施。通过古道的开发,水口的旅游增长比例大概在6%。”
长兴县文广旅体局文物科副科长周凤平说:“通过走贡茶古道,对于了解我们整个湖州的茶文化,以及整个江南文化的一些解读,是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的。”
据了解,湖州目前共有109条古道,40多条省级认定古道和60多条特色古道组合展示了当地的自然生态、风土民俗和人文历史,既是寄托“乡愁”的重要载体,又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渠道。湖州市生态林业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新泉说:“把古道的保护工作纳入我们林长制的管理范围当中去,要把古道的保护跟古道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结合起来。我们也要跟文旅部门、交通部门、体育部门,共同开展一些比较有影响的活动,把古道的价值充分挖掘出来。”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