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女儿讲党史100讲】对外开放城市:从出口创汇为重点到“开放活市”
为迎接中国成立100周年,引领全市广大妇女姐妹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从三月起,市妇联“菰娘”公众号特别推出《湖州女儿学党史》栏目,本栏目将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献,详实记录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集中展现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论述和理论观点,系统反映党的思想理论创立、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进程。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1984年3至4月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沿海部分城市工作座谈会,作出了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重大决策。
次年1月,国务院召开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这次座谈会纪要,湖州市及所属德清县被列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批转〈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的通知》精神,湖州市迅速开展了对外开放的各项工作。1985年3月底,市委先后召开两次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对外开放的具体事项。同时,市委、市政府成立对外开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等具体工作。还抽调人员组建班子,着手编制对外开放的总体规划和一些专项规划。
7月27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向省委、省政府上报了《关于对外开放的总体规划》,并迅速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抓好实施。《总体规划》列举了全市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总体设想,以及需要上级进一步帮助解决的财政体制、信贷资金、外汇额度等问题。
根据《总体规划》,外贸收购总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1990年要达到6%到7%,2000年达到10%到15%;国营和大集体企业的生产技术,到20世纪末达到先进水平;在发展新兴工业上,着力抓好电子工业和生物工程的开发,部分产品进入国外市场;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立一批扩大出口的生产和加工基地;抓好交通、通信、城建、旅游等五大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在两三年内有较大改观。
按照总体规划的设想,全市从起初的以出口创汇为重点,到随后的狠抓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迅速迈出了对外开放城市的新步伐。在外贸出口方面,1987年全市外贸收购总额按计划价达到2.97亿元,比1984年翻了两番多,按可比口径计算已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3%。其中市、县外贸自营收购1.68亿元,首次超过了省外贸公司的收购额,所占比重上升到56.57%。
全市出口创汇主要有丝绸产品11000万元,纺织品4800万元,粮油土畜产品8600万元,轻工工艺产品2400万元,五矿和化工医药类产品1700万元。全市外贸收购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40家,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9家,分别是湖州丝厂、菱湖丝厂、达昌绸厂、永昌丝织厂、湖州绸厂、湖丰绸厂、人民布厂、头部毛纺厂、湖州锁厂。还涌现了一大批二轻、乡镇企业进入出口创汇行列,形成国营、二轻、乡镇和工业、农业、商业所组成的出口创汇企业大军,积累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口岸发展出口创汇的经验。
在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方面,从1985年到1987年,湖州市与外方共签订合作意向73个,正式签约并获批准项目10个,合同外资1063.4万美元,实际到位241.5万美元。全市创办中外合资企业5家,其中由长兴白水泥厂、市经济协作公司等与香港国建(国基)公司合资的沪兴特种水泥有限公司,于1985年创办,1987年底建成投产;由德清时装厂与新加坡东风工业公司合资的德新丝绸服装有限公司,于1987年6月批准成立。由湖州毛纺织公司分别与香港华加公司、华润公司合资的湖嘉毛纺有限公司和东湖毛纺原料有限公司,分别于1987年8月和9月相继创办成立。
同时,全市积极加强对外开放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交通、通信、电力、城建、接待等投资环境;还多渠道筹措资金,修复和开放了一批历史文化旅游景点,推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起步。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1986年11月在《中国日报》推出8个版面,向海外读者推介湖州。
1988年,随着国家外贸政策的放宽,自营外贸准入由国有专业外贸公司逐步扩大到国有生产企业、集体企业及私营企业、个私工商户。在此前后,全市创建了4家专业进出口公司(纺织品、粮油土畜产、轻工工艺、五机化医),全市外贸自营出口额当年达到10余万美元,出口主要市场包括日本、美国等国家。外贸自营更是促进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机电产品、家具和纺织品出口实现较大增幅。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湖州对外贸易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2003—2006年对外贸易年均增幅超过30%,2006年全市出口额千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65家。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减缓了湖州外贸发展的步伐。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开放活市”战略,推动本土企业坚定“走出去”的决心,增添融入全球经济的信心。至2017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113.94亿美元,比1991年增长393倍,其中出口额达100.6亿美元。以机电为代表的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上升,成为全市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产品。
在利用外资方面,经历了从以“三来一补”为主,到间接利用外资即对外借款为主,再到直接利用外资即外商直接投资为主的转换过程。外资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展,先进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端制造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不断涌现,项目质量明显提升。
至2017年,湖州实到外资额10.53亿美元,合同外资额达到26.6亿美元。另外,湖州市还成立了“一带一路”湖商发展联盟,深入对接“一带一路”资源,搭建湖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与交流平台,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总之,自1984年湖州成为对外开放城市以来,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时机,坚持做强本地外贸品牌,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扩大对外投资规模,推动了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基本形成了以“赶超发展、协调融合、创新驱动”为基本原则的“开放活市”发展框架。
原标题:《【湖州女儿讲党史100讲】对外开放城市:从出口创汇为重点到“开放活市”》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