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丨功以才成何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admin7个月前 (09-26)湖州产业信息13

  地处苏浙交界处的太湖,历来是长三角跨区域合作的焦点地带。而在2019年刚刚成立的“南太湖新区”成了这片热土上的“后浪”。

  功以才成,业由将广,这片225平方公里的新生热土上,如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是把南太湖建设好的关键所在,也是摆在南太湖新区面前的现实难题。

  浙江省湖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南太湖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吴智勇说,南太湖新区始终把人才强区战略摆在首要位置,通过出台人才政策、搭建创新平台、构建人才服务体系,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人才强磁场”。

  太湖南岸,“后浪”奔涌。两年来,项目招引实现突破、平台能级快速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挂牌成立仅两年多的南太湖新区在刚刚过去的“半年考”中,拿下多项“湖州头部”。而这背后,人才的大量集聚为南太湖新区发展积聚发展能级,成了腾飞的助推器。

  想把南太湖建设好,人才无疑是发展的后劲所在。但南太湖新区地理位置优越,周围不乏杭州、苏州、无锡这样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前浪”,对人才招引工作而言,这既是区位“优势”,也区位“劣势”。

  南太湖新区科创中心副主任史庆良反复揣摩过人才心理,如果人才仅仅为奖励而来,那一旦有其他地方给出更好的条件,人才就会“逐利”而去,必须打造人才“留得住”的机制体系,让他们看到“未来”。

  想引“金凤凰”,需要有大平台。而产业层次不够优、创新创业平台不够高能正是南太湖新区此前的薄弱之处。

  因此,南太湖新区着手“筑巢引凤”——把承载人才项目的平台先建好,提供必要的配套设施,完善上下游产业链,让人才有充足的“土壤”、持续的“养分”,落地生根、发展壮大,从而吸引带动更多人才和项目的落地,实现良性循环。

  吴智勇介绍,两年多来,南太湖新区以湖州科技城建设为引领,打造了“一核两轴八平台”,为人才来新区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撑。同时快速推进湖州长东未来城建设,高起点谋划西塞科学谷、弁山云起谷。

  除此之外,南太湖新区还形成以中科湖州研究院为龙头,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技大学4个一流高校平台为支撑,多个重点企业、众创空间、孵化器为承载的“1+4+N”人才创新创业格局。

  史庆良说,依托搭建好的平台,面向它背后的高校,或者是它同领域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南太湖新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招募,“组团招引”人才入驻。

  2020年11月21日上午,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迎来了首批科研团队入驻。

  “我们为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搭建好了8000平米的办公区域和实验场地,让人才入驻,开展技术转化、项目孵化,并为新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史庆良说,从电子科技大学的老师,到博士硕士,再到本科毕业生,这个平台吸引了该校300多个人才入驻。“在55个全职人才中,42人是博士。”

  吴智勇说,南太湖新区始终把人才强区战略摆在首要位置,围绕“目标产业+人才”的发展思维,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人才”的关键作用,超前布局“创新载体+人才”之路,加速营造人才集聚大生态。

  仅两年多的时间,南太湖新区引育集聚了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200多名,国家级人才78名,省级人才115名,院士专家15名,厚实了人才“家底”,也为南太湖新区发展积聚新的动能。

  2021年8月2日,湖州发布了一个“王炸”政策——《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创新创业创强十条政策意见》(以下简称“湖十条”),再一次升级人才政策。

  从“湖八条”“湖九条”到如今的“湖十条”,湖州的人才政策一再加码,针对人才所提出的各项有助于安居乐业的要求,细化标准,并以政策的形式固定下来。这其中,即有原政策的“升级”,也有新机制的探索。

  《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创新创业创强十条政策意见》

  “湖十条”中的一项“南太湖学者”计划,再一次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为人才招引建立通路。

  湖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臧雷鸣介绍,“南太湖学者”计划是“南太湖精英计划”的一种延伸和优化,通过湖州用人单位与高校双聘方式引进人才,既突破了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面临的身份壁垒,又打通人才入职高校通道,整合双方资源,实现“1+12”。引进学者也将纳入“南太湖精英计划”管理。

  浙江大学作为首批试点合作院校,与湖州市探索启动了“浙江大学南太湖学者”引进计划,按照人才层次分成“浙大南太湖资深学者”“浙大南太湖领军学者”“浙大南太湖高级学者”“浙大南太湖青年学者”四个类别。

  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塞山基地 胡亦心 摄

  南太湖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挂职)、浙江大学控制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院长许超说,这计划从人才需求出发,专项定制,提供了创新创业路径的同时,满足了高端人才希望到高校任教的愿望。“这种创新探索的意义还为高端人才‘把论文写到祖国大地上’创造了一个新的事业发展平台,让这些助力地方产业发展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人才,有一条学术发展的通路。”

  此外,参与“浙江大学南太湖学者”的人才,除享受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的相关政策支持外,还可在湖州市叠加享受薪酬补助、科研奖励、安家津贴以及租、住房补贴,并按“湖州服务绿卡”的规定,同时在医疗保健、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获得相应的生活待遇。

  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研发的空地混合机器人,融合了飞行地面移动两种运动模式,具有完全自主的环境感知、导航规划等能力

  南太湖精英计划、西塞山英才计划、智慧南太湖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工程、南太湖技能人才培养行动……从世界级顶尖人才到普通应届毕业生,再到技能型人才,南太湖新区都“定制”了相应政策,向全球英才发出“英雄帖”。

  南太湖新区人才政策“给力”也让许超在人才招聘上省了不少功夫。“落地不到一年,我们在人才招引上已经有了收获。”许超盘算起研究院里集聚的人才:不到七个月时间里,研究院就聚集了一批海内外人才,当前常驻人员规模达到189人。

  全职加入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的优秀年轻博士们,有的刚刚学成归国,有的刚刚从国内顶尖院所毕业,如今他们相聚湖州,在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带领一个个技术团队在手术机器人、激光通讯、无人船、碳中和、空间机器人、无人机、智慧农机、工业光谱检测等领域攻坚克难,在创新和创业的道路上扬帆起航。

  人才如何与当地融合,许超有着自己的思考。湖州市与浙江大学的市校合作具有长期传统,而此次双方签约深化合作共同设立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不仅仅是为了让浙江大学的科研成果落地,更大的意义在于服务,“我们希望能辐射地方产业,围绕地方头部企业和特色产业,进行深度融合。”

  当前,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已经与当地10家头部企业及重点单位开展深层次的合作,由企业“出题”,研究院“攻关”,共同摸索产业发展方向。“我们希望能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和头部企业,发挥浙大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组建混编合作模式解决产业现实瓶颈难题,围绕当地企业做大做强,携手而行、并肩作战。” 许超说。

  许超还计划着在技术成熟之后,研究院、合作企业、人才团队多方合作,裂变出一个自带产品、销售、人才和市场的新公司,“大家都做自己‘蕞擅长的事’,能避免创业者需要独自走完公司创业的整个链路,提高成功概率。”

  “专属”服务:做好人才“娘家人”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南太湖新区这片活力动感的土地,再一次露出闲适的一面。幸福感、宜居性、通达度等关键词,成了人才愿意停驻南太湖新区的原因之一。

  “千辛万苦觅良才”,就要让人才引进来,留得住,为此,南太湖新区构建了全方位的服务体系。

  吴智勇介绍,南太湖新区持续深化“蕞多跑一次”改革,引进湖州市首个长三角人才服务中心,开设人才服务“一件事”专窗,增强人才服务体验感、获得感。与此同时,持续做好人才子女就学常态化保障、配偶工作妥善安置、住房安家保障等服务,真正让各类人才在新区安心、安身、安业。

  “我们会把每一条政策真正兑现落实。不光要兑现,而且要很便捷的兑现。” 南太湖新区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沈锴凯说,南太湖新区所有的人才政策都实现了网上兑现,只要人才在网上申请,按照要求提交相关的一些审核资料,审核通过后便可网上获得政策兑现。

  政策保障是“硬实力”,但真正动人的确是“软服务”。

  “我们常说,去到别的地方,你就是众多人才之一,但来到南太湖新区,你就是我们的惟一。”沈锴凯这样描述他们对待人才的态度。

  “感情招商也好,策略招商也罢,你要通过服务让人才感受到这片土地对他的热情,用行动打动他,让他能在这里安心创业。” 沈锴凯说,“我们要成为人才的‘娘家人’,提供‘一对一’的专属服务,让他们有问题就想到我们。”

  在人才招引过程中,南太湖新区人才中心不仅要充当“猎头”,还要负责项目的前期对接和后续落地,以及落地后的持续服务。

  “我们提供7*24小时服务,没有借口、没有时差、没有距离,只要他们有需求,我们都会尽量满足”。这是南太湖新区人才中心工作人员陈俊的工作心得。

  此前,他曾负责过一位留美专家的入驻事项,“与人才的对接是一个从陌生到熟悉,蕞后相互信任的过程。刚开始对接的时候,人才还是有所顾虑的,随着我们不断深入对接、服务,这位人才觉得我们很专业、值得信赖,便下决心全职来湖州,全权委托我们来帮他对接落地平台,申请人才政策。”

  南太湖新区清华校友企业项目对接会

  为了让人才能安居乐业,南太湖新区还会提供超出他们想象的服务。“我们为这位专家的子女联系好了学校,也为人才的丈夫联系到了合适的工作,全方位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后。”陈俊说。

  细致周到的服务打动了想来南太湖新区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也持续感动着已经入驻的创新创业者。

  吴幼玲博士曾在海外留学工作达27年之久,并先后在三家顶级跨国医药公司从事研发管理工作。因心中难舍报国梦,又有“南太湖精英计划”的政策扶持,2011年,吴幼玲率领资深海归博士团队回国,在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了浙江特瑞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谈及当初来湖州创业的决定,吴幼玲说,湖州,不但地理位置好,关键是山好水好,还有所在之地的人缘好。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太湖,在全国能具备这样条件之地域,可谓不多。“我热爱这里的土地,是我团队精神发挥才气之地,更是做生物制药的好地方。”

  如今,特瑞思药业成为了中国首家在美国成功申报生物类似药的企业,也是中国惟一拥有符合cGMP标准大型商业化生产基地的生物制药公司,对南太湖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择一业白首,守一城终老。在南太湖新区这座既能装得下诗与远方,又有着创新与活力的土地上,在人才与城市的碰撞中,“风景地”成了“创新地”,“他乡”成了新的“故乡”,动人的故事仍在不断上演。

  原标题:《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丨功以才成,何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湖州吴兴惠建未来峯南太湖新区核心!建面85-120㎡!均价135W㎡

湖州吴兴惠建未来峯南太湖新区核心!建面85-120㎡!均价135W㎡

  l交房时间:2022年8月30日之前(现房已交付)   幼儿园: 七里亭幼儿园、红丰童星园   中小学: 新风小学、交通职业高级中学   综合商场: 城南农贸市场、老大房超市、粮油副食品综合市场   医院: 清河嘉园社区卫生站、陆家兜社区卫生站、湖州肛肠医院   银行/AT...

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沈玉峰等职务任免的通知

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沈玉峰等职务任免的通知

  沈玉峰任市行政学院副院长,免去其市残疾人联合会执行理事会副理事长职务;   周剑平任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免去其市工业行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职务;   丁罡任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免去其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职务;   傅饶任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兼),市工业行业管理服务...

湖州融信阳光城海月凤仪蕞新楼盘快讯播报详情情况图文内容!

湖州融信阳光城海月凤仪蕞新楼盘快讯播报详情情况图文内容!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网上售楼处〢欢迎咨询〢提前预约可享内部优惠〢专业一对一热情服务➤   ➤疫情期间,看房需提前预约,到售楼处请戴好口罩,做好疫情防护,谢谢配合➤   融信&阳光城双房企远见城市未来,择址“中枢之城”湖州,于西塞山前,钜献...

百位大咖齐聚湖州共谋半导体及光电产业发展新未来

百位大咖齐聚湖州共谋半导体及光电产业发展新未来

  5月13日至14日,“太湖之芯”半导体产业峰会在南太湖畔举行。本活动由湖州市委市政府主办,湖州市科技局和湖州南太湖新区管委会承办,芯谋研究协办。   湖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洪湖鹏致欢迎辞,并为“太湖之芯”百人汇智库专家代表颁发聘书。湖州市领导徐仲仪、金凯等也出席了本次活动。   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秘书长叶甜春、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周子...

零碳湖马|“碳达人·惠湖州”云加油上线!解锁互动版块赢取纪念好礼!

零碳湖马|“碳达人·惠湖州”云加油上线!解锁互动版块赢取纪念好礼!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零碳湖马|“碳达人·惠湖州”云加油上线!解锁互动版块,赢取纪念好礼!   ••• 湖州首个零碳马拉松 •••   湖州,是一座有着100万年人类活动史、23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

中科院湖州新能源中心致力绿色产业发展

中科院湖州新能源中心致力绿色产业发展

  本报讯走进位于湖州市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的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湖州新能源产业创新中心,近两百多台套的研发检测设备正在运作,这里不仅是科研人员智慧结晶的集聚地,更是科研成果转化转移的分流中心。而在1500多平方米的研发中试基地,各个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不久前,市里出台了《湖州市推广应用半导体照明产品实施计划(2015-2017年)》,这一计划的出台对我们中心来说是...

浙企名家系列之浙江东方基因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浙企名家系列之浙江东方基因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近日,浙江省国际商会副会长单位浙江东方基因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生物”)全资子公司美国衡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首个通过传统上市前审查途径获得营销授权的OTC流感检测试剂,这也意味着其上市不再依赖于紧急使用授权。东方生物成立于2005年12月,总投资15亿元,是一家专业从事体外诊断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浙江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

GDP预计达267万亿元苏州亮出2024成绩单!

GDP预计达267万亿元苏州亮出2024成绩单!

  1月12日,苏州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上报告提出,苏州市2024年实现生产总值2.67万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6%左右,增速居全国GDP万亿级城市首列。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59.1亿元,同口径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69万亿元,增加值增长9%左右。实现进出口总额2.62万亿元,增长6.9%左右……一连串亮眼的数据,展示了苏州市在江苏省发展大局中的“压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