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集团:全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合作示范园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临港集团:全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合作示范园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宋薇萍)融入长三角,临港集团十多年来坚定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全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合作示范园。
从布局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到开发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临港集团在上海市委市政府、上海市国资委以及相关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多点布局,用专业服务推动合作园区高质量发展,开启跨区域合作新篇章。
2019年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的要求。
其实,早在2009年,临港集团旗下漕河泾开发区就在在浙江设立海宁分区,成为集团布局长三角的首个项目。2015年,根据上海市政府部署,在上海市国资委支持下,临港集团在江苏盐城设立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2019年,在江苏启动临港常熟绿洲芯城;2023年,与湖州市政府明确在南浔筹划创新合作区,并积极探索与苏州太仓的合作;逐步形成江浙沪地区区域协同,联动发展的园区布局。
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成立于2009年9月,总规划面积14.71平方公里,为沪浙两地首个跨区域合作园区项目,2019年被写入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截至2022年底,海宁分区区域内入驻企业112家,其中规上企业49家,外资企业32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3家,主板上市企业2家,通过高新技术认证企业24家。自成立以来,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7.5亿元,规上企业总产值518.6亿元,实现利税67.2亿元。
园区先后获得“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示范园区”“浙江省开发区特色品牌园区”“2018年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实践案例”“长三角共建省际产业合作示范园”、浙江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蕞佳实践案例”“长三角开发区协同发展服务中心浙江嘉兴中心”等荣誉。2023年,临港集团和海宁市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以及《2022-2030年合作发展协议》,开启更高层级的新一轮合作。
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由上海市政府和江苏省政府联合发文设立,是目前上海市唯一市级层面与外地合作共建的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首期开发面积4平方公里。2015年,由临港集团牵头,上海光明以及江苏省市区三级国企共同出资设立沪苏大丰公司,统筹负责沪苏集聚区建设、开发和运营。
2018年,伴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园区开发建设驶入快车道,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产业集聚态势喜人。2018年至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8亿元,建成面积近19万平方米,智造园一期出租率90.2%;智造园二期出租率97.5%。聚焦新能源、新基建、新农业、战略新兴产业“3+X”的产业定位,导入企业25家,预计2023年园区工业产值达90亿元;行业龙头正泰新能源从开工到投产仅8个月,跑出了媲美“特斯拉速度”的“沪苏集聚区速度”,今年冲刺百亿产值;高新企业泓顺硅基公司已攻克高纯硅生产国际“卡脖子”技术,将打破高纯石英砂生产国际垄断。目前,园区正在谋划建设长三角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强化园区枢纽和平台功能。
临港常熟绿洲芯城启动于2019年,由临港集团、常熟辛庄镇及光华集团共同出资设立开发公司。园区总体规划面积460亩,建筑体量超50万平方米。一期项目占地38亩,历经14个月,建成4.8万方高品质标准厂房,已于2023年6月正式开园。
园区聚焦“泛智慧、大智造”领域,以“1+3+X”为主导产业,重点导入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新能源等企业和功能平台要素,在当地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以“敢首创、汇数智、聚要素”为发展理念,以“数字、智造、技术、金融、品牌”五个共享为驱动力,园区正着力打造“数智力全渗透”科创芯城,力争创建长三角首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先行示范园区。
走进浙江湖州、对接江苏太仓,2023年7月,临港集团与浙江省湖州市在南浔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上海临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与南浔区人民政府、南浔浔上合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分别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和合资协议。未来,双方将在产业、科创、城市功能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共建、联动发展,聚引一批“形态、业态、生态”相融合的项目,共同打造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的新亮点。同时,临港集团根据原有的产业布局,正在与江苏省太仓市政府对接合作事宜。
完善管理机制,形成专业化运营模式
为加强对长三角园区的统筹管理,2022年5月,临港集团调整战略部署,明确由旗下上市公司临港控股统一管理。临港控股随即启动实施“一园一策”行动方案,推动合作园区高质量发展,开启跨区域合作新篇章。
根据“集团战略主导、控股主体运营、分层分类管理”的总体思路,按照“前方精团队、中台强支撑、后方大平台”的管理路径,临港集团设立上海临港域外战略发展推进委员会,由具有丰富开发经验的领军人物和专家组成,在临港控股下设域外事业部和两个推进中心,配备专职人员负责项目推进和统筹协调。在运营实践过程,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专业化运营模式。
一是“公司化”合作,凝聚政企合力。依托临港集团开创的行政区和开发区公司“区区合作,品牌联动”模式,采用双方互派高管和中层干部的方式,既准确把握企业发展方向,又与政府高效衔接。
二是“双向化”奔赴,提升发展动力。通过建设“飞地园区”,既破解了上海园区发展空间受限和入园企业要素成本攀升的困局,为企业找到在长三角寻求成长空间的“飞地发展”模式,同时又为当地搭建了高新产业导入平台,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三是“品牌化”经营,激发运营活力。依托临港集团的资源优势,导入“亚洲蕞佳孵化器”漕河泾科创中心、高端科技产业园品牌“科技绿洲”等资源,提升长三角合作园区的品牌附加值。引进科创服务、人才服务、产业服务、金融服务、物业服务、生活服务等临港六大服务体系,推动园区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四是“一体化”布局,增强联动协力。建立以产业链为导向的跨领域协作,推动“上海企业+域外资源、上海研发+域外制造、上海市场+域外产品、上海总部+域外基地”的可持续产业落地模式。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将总部、研发、生产基地分别设置在蕞合适的园区内,通过园区合作推动区域合作和产业合作,强化“园区联动、项目联动、产业联动、功能联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