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认定!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公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名单。经产业园所在地人民政府申请、省级农业农村和财政部门审核推荐、专家评审和现场核查等程序,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拟认定38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吴兴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国家第三批认定!
吴兴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浙江北部、太湖南岸,规划面积10.8万亩,涉及3个乡镇33个村,2.48万农户。两年来,累计投入39.67亿元打造以优质水稻、特色水产为主导产业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2020年产业园预计实现总产值40.23亿元,主导产业产值26.29亿元,占总产值65.3%。
吴兴区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称,央视黄金时间播放的电视剧《天下粮仓》就是描述湖州稻米生产场景,“苏湖熟,天下足”,作为闻名中外的“鱼米之乡”,产业园拥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历史,也是浙江省粮食主产区和全国重要淡水商品鱼生产基地。
自2018年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经过两年创建,围绕“水稻、水产”两大主导产业,以“精品、高效、生态、外向”的现代农业发展定位,通过“优化布局筑平台、优化产业调结构、优良品质拓市场、优质服务降成本、优美环境促融合”等“五优”机制,探索出资源环境和农业发展互促共进,农业农村农民统筹协调发展的新路径,推进吴兴农业产业朝绿色融合方向发展。
面对人均耕地只有0.46亩的现状,依托太湖溇港农耕资源,发展特色水产种苗、优质水稻品牌产业,探索以“亩均效益”发展精致高效农业的产业园创建新途径。建成2.2万亩特色水产标准化生产基地,是浙江省蕞大的优质太湖蟹养殖基地,年产优质蟹2750吨。全国罗氏沼虾、翘嘴红鲌蕞大的种苗基地,沼虾种苗占全国市场60%。
突出以渔稳粮,建成3.6万亩优质水稻,推广稻渔综合种养2.1万亩,与区内老恒和、老娘舅、国香大米、乌程酒业等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联合,年加工稻米2.8万吨,老恒和料酒销售全国第二、老娘舅快餐领域全国第四。
挖掘丝绸农耕、太湖溇港文化,借助世界乡村旅游大会永久会址落户园内,推动潞村、义皋古村落和精品民宿相结合的农业休闲旅游,2020年已接待休闲旅游117万人次、收入2.97亿元。以“吴上兴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吴上兴闲”休闲农业品牌为龙头,组建区、镇、村三级农村电商平台,线上销售、直播带货等新型销售模式不断涌现,预计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5亿元。
以数字乡村建设为核心,打造区域数字化农业农村示范基地,实现“生产+管理+服务”一张图,用数字推进产业、产村、产销的融合,连续两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2019年全国5G+农业设施与农机化现场会成功在吴兴召开。
建立省级科研院校合作平台,建成国家、省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省农业研发中心和院士工作站,园区科技支撑力不断强化,实施“国省千”人才项目3个,获得国家专利40项。不断完善“1+1+N”农技推广联盟体系,吸引大学生627人,建设农民“双创”基地、职业农民培训基地6个,培育种养大户333户,“双创”农民200人,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78%。组建无人植保机飞防服务队,引进新型机插、机收装备,园内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5%。
吴兴区是全国“湖羊种质资源保护区”,产业园充分利用湖羊这一独特资源,率先推广“秸秆-湖羊-有机肥-水稻”生态循环模式,实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均为100%。全域推广“稻渔共生”种养模式,创新“三池两坝”渔业养殖尾水治理方式,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
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连续保持在100%。拥有区域公用品牌2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级名牌1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畜禽病死动物回收及无害化处理均实现100%。成为全省首个“全国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
深入开展“米票”“房票”“股票”“地票”等“四票”增收机制,即在土地流转上以每亩每年380斤大米提货券作为流转费,农民既可凭票领米,又可折价换取现金;在农村住房安置上,对不急需安置面积按每年每平方不低于160元获得收益;在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上,增强村经营性收入提升股份分红;在盘活村级留用地上,以土地指标换取资产,提升村级增收能力。创新“村企合作”“村建企用”等联农带动激励机制,村集体入股经营,以不低于8%收益保底分红,仅3家企业就带动农民8524人实现增收。
培育优质粮油、太湖蟹等特色产业农合联5个,完善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既有利益联结模式,16家农业龙头企业联合22家合作社辐射带动1.7万农民参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壮大村集体增收能力,通过“飞地抱团”、组建扶持基金、集体资产“云招商”等形式,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增幅9.3%,农民从村股份中分红获得收益。
创新农业“标准地”制度,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出让入市方式为18家主体项目建设提供用地144.64亩。创新涉农金融产品,推出“强农产业基金”、“两山”农林贷等低息无抵押贷款35.68亿元,为园区主体减息430万元;建立“政策保险+特色保险+综合保险”的“三险”保障机制,开展水稻、水产价格特色保险,累计投入保费2532万元,保额8.45亿元。
今年面对新冠疫情,按照中央“六稳六保”要求,出台“抗疫支农贷”、“农六条”、“农村电商八条”、“粮食和生猪增产保供八条”等政策,扶持资金达到2560万元,支持园内农产品电商、物流公司服务农业企业及农民。
利用都市型农业园区区位优势,做大太湖湖蟹、太湖青虾、罗氏沼虾等高附加值产业,探索“一业兴、百业活”的特色发展路子。
继续发挥财政引导作用,引入“财政资金+乡镇补助+村级投入+土地入股”等方式,变补助资金为投资股份,加快农文旅融合,深化“产业强、农民富”的持续增收渠道。
着力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以绿色化为引领,品牌化为导向,数字化赋能农业产业发展,创新“生态美、效益高”的“两山”转化路子。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