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埔:从“鱼米之乡”到工业强村再到美丽乡村
揭阳市大立模具厂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林碧鸿 摄
广东万家达家用电器有限公司。郑力子 摄
黄亮群(中)、黄洁潮(左)介绍塘埔村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发展情况。杨小蔚 摄
这里,地处榕江北河下游西岸、渔湖半岛水葫芦缩腰处,溪河沟渠纵横交错,良田沃野广阔,曾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这里,在乡镇企业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竞相发展时,成为揭阳乡村工业发展的样板,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乡镇企业百强村”;这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成为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2019年、2020年分别获评“国家森林乡村”“揭阳十大美丽乡村”……
这里,就是空港经济区凤美街道的塘埔村。从“鱼米之乡”到工业强村,再到美丽乡村,塘埔的巨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乡村巨变的一个缩影。
曾有“鱼米之乡”美誉的塘埔,何以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成为工业强村?
在塘埔经济合作社理事会副理事长黄伟彬看来,塘埔工业能够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起来,得益于党的好政策,也得益于塘埔人的敢为人先和勤劳拼搏。在其介绍中,记者得以勾勒出塘埔人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勇立潮头、踏浪而行的轨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乘改革开放的春风,凭借清末传承下来的剪刀锻造手工艺,塘埔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家家户户“打剪刀”,并有上百人的外销人员队伍到全国各地推销塘埔生产的牙剪、条剪,足迹遍及全国县以上的百货商场和乡镇的供销社;上世纪90年代,塘埔把工业发展重点转到电吹风等行业,工业经济实现飞跃式发展,1995年全村工业产值超过1亿元, 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乡镇企业百强村”;进入新世纪以来,塘埔的众多民营企业积极用互联网思维开拓市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智造”步伐, 2020年全村工业产值超过50亿元。如今,塘埔拥有家用电器、模具、塑料、鞋类四大支柱产业,有知名企业300多家、家庭作坊200多家,进驻各大电商平台的电商经营户1000多家,塘埔工业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
“塘埔真美!”这两年,陪亲友到塘埔一游之后,总会听到点赞之声。从工业强村到美丽乡村,是塘埔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再次蝶变。
据塘埔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黄亮群介绍,针对工业发展迅猛带来的污染、原先缺乏整体规划导致的乱搭乱建和汽车乱停乱放等实际问题,从2017年开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村“两委”团结带领广大村民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聚力实施农贸市场改造建设、8条主要道路升级改造等70 多项民心工程,并通过乡贤捐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全新打造了三大景观公园:塘埔官渡公园、塘埔湿地公园和儒家文化主题公园。其中,官渡公园重修千年官渡、复原古代驿道、建造将军炮台,被评为揭阳“水城画卷”八景之一。这不仅让塘埔向 “清净美”的美丽乡村华丽转身,而且成为粤东有名的乡村旅游胜地和网红打卡地。
今日的美丽工业村,不仅美在环境、美在景观,而且美在人文。在这里,儒家文化主题公园化作无声的课堂,以孝悌长廊、彩绘壁画传承孝悌精神、演绎忠孝良俗,让人们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向上向善成长;在这里,有外来务工人员1万多人,他们与本地人一起工作生活,他们的子女与本地人的子女一起在塘埔小学就读;在这里,有100多名队员的塘埔凤鸣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公益演出、经典教育,经常性举办知识大讲堂,带动着越来越多的人共建共享“书香塘埔”。
黄亮群告诉记者,在塘埔官渡遗址(含鸾波庵)2019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塘埔村在今年1月又被认定为“广东省古村落”。塘埔将抓住新机遇,在服务好榕江新城建设的同时,继续精心打造“一圈一街一厅室、一馆一宿一码头”民俗文化大景观,以特色名村引领塘埔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更加宜居宜业宜游,更好展现工业强村、千年古村、美丽乡村的独特魅力。
讲述 “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改革开放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也实现着家家户户的小小心愿。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开创者,也是改革红利的获得者。
“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说起改革开放以来塘埔的巨变和今天的幸福生活,同为塘埔凤鸣志愿服务队队员的黄洁潮、黄洁林都深有感触地说。
“包产到户”是我国农村改革的标志。“一年吃饱饭、两年卖余粮、三年盖新房”,成为“大包干”后广袤乡村的经典画面。这一经典画面至今仍刻印在黄洁潮脑海里。“塘埔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83年晚造插秧之后,我家承包了3.4亩水田,加上人口田,共有 5.4亩水田,都种了水稻,收割后交了公粮,家里还存有2000多斤稻谷,堆在屋里像一座小山一样,一家人看着比过年还欢喜,因为以前过年时都吃不饱。”黄洁潮告诉记者,就在那一年,他弟弟去亲戚处学“打剪刀”,自己虽然已经在村里当了教师,放假时一样干农活。因为兄弟同心,到1985年家里就建了新房子,并开始办起家庭作坊;1995年,家里又建厂房办模具厂。
艰苦奋斗的汗水是咸的,幸福美好的生活是甜的。当过外销人员到全国各地推销塘埔剪刀、后来又办电器厂自产自销电吹风的黄洁林,对改革开放以来出行的大变化感触尤深:“过去交通落后,出一趟门真不容易。现在走出村口就是滨江大道,要出远门可坐高铁或飞机,一路放松心情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幸福感真的是满满的。”他告诉记者,以前塘埔的出入交通就靠狭窄的七支渠路,出去推销塘埔剪刀,不说长途奔波之苦,就是把一大袋剪刀运出村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1992年七支渠路拓宽改造成路面宽6米的水泥路,通行之日全村像过年一样喜庆热闹,因为这是塘埔的头部条水泥路,也是助塘埔工业快速发展的“富民路”。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是黄洁潮、黄洁林的共同心声。在他们看来,对农村改革的回望是一种幸福,讲好身边的改革开放故事、用自己所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是一种责任。正因如此,黄洁潮退休后没有闲下来,在家里人的支持下很快有了两份新 “工作”:到塘埔村志族谱编纂办公室去“上班”,参与村志族谱的编纂;参加塘埔凤鸣志愿服务队,义务当三大景观公园的解说员,常常会在讲解过程把塘埔的乡村文化融入其中。在他看来,这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现为市潮剧票友会副会长的黄洁林,在儿子接手企业经营管理后也参加了塘埔凤鸣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利用自己多年爱好潮剧积累下来的业余表演经验,经常在塘埔综合文化中心献艺,同时热心协助相关文化活动的举办。“自己要上场会精心准备,其他时间有闲就来帮忙,因为现在塘埔文化活动很丰富,基本上天天有‘演出’。” 黄洁林开心地介绍塘埔人现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改革波澜壮阔,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塘埔的巨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乡村巨变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生动见证。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这是生态文明建设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美丽乡村不仅仅是塘埔。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全市已累计创建美丽宜居村748个。2020年,揭西山湖村被评为广东省第二届“十大美丽乡村”,普宁市南溪水乡被评为“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揭西火炬村、普宁什石洋村、榕城西岐村被评为广东省特色名村;全市评选出“十大美丽乡村”、5条“美丽乡村精品线个“特色乡村”。
揭阳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主办:揭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揭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联系我们(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