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德清:高能级平台绽放“科技之花”

admin6个月前 (09-26)湖州产业信息58

  德清1至7月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投比重居全省前列

  记者近日走进德清县禹越镇的万马“长三角青创港”项目一期现场看到,一边是入驻企业红红火火的生产景象,一边是快马加鞭的建设场景。“一标段招引项目18个,预售面积4.2万平方米。12家已投产,6家已进场装修。”万马产业园负责人蔺翔介绍。万马“长三角青创港”项目一期占地88.6亩,总投资10亿元。目前一标段已竣工交付,二标段预计本月完成竣工验收,下月交付。“入驻企业中,原为高新技术企业占比约67%,高新技术的底色在产业园延续。”禹越镇经发办副主任朱冬杰说。德清今年迭代升级“323”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先进制造业为本,同步精准招引符合县域实际需求的多元化业态项目,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同时,推出“1333”战略工作体系,明确提出要建好国家高新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经开区“三大高能级平台”,形成“东中西”组团式、促进错位竞合的发展格局,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新形势,德清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高新项目招引,持续推进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共建研究院、科技园等科技创新领域重大项目建设,以有效投资激活高新动能。在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莫干山研究院聚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新材料等产业,已引进企业112家,其中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达30%。今年7月签约落地的湖州维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月进场装修。随着这些高能级科创平台的建成,越来越多高新技术企业在德清落地。国际地信城内“地信+车联网”“地信+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部省共建的莫干山地信实验室、莫干山地磁大科学装置研究院等今年陆续实体化运行,新引进的7家地磁领域企业多数为博士团队领衔项目。德清通航智造小镇陆续引进7个通航产业核心项目,已具备研发设计、整机制造、通航运营、落地维修的全环节能力,全链条通航产业持续完善;先后引进中航通飞研究院、省涡轮机械与推进系统研究院等科研院所6家,小镇科技型企业占比32%,今年招引高新技术项目占比71.4%。高新技术投资持续加码,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塑造。1至7月,德清县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43.1%,居全省第二;累计入库3亿元以上高新投资项目34个,居全市头部,占工业投资项目比重94.4%。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湖州城区宏星液压机厂

湖州城区宏星液压机厂

  宜船湾、戴山镇桥南、毛家兜、湖织岔口。   湖州市出租车的起步价是8元、起步距离2.5公里、每公里2.5元、无燃油附加费,请参考。   请输入您的出发点,帮您智能规划驾车线路。终点:湖州城区宏星液压机厂   从长途汽车站到湖州城区宏星液压机厂有多远?   请问一下,离湖州城区宏星液压机厂蕞近的公交站在哪儿?...

湖州:创新路上施展“七十二变”

湖州:创新路上施展“七十二变”

  记者日前从湖州市经信局获悉,2024年以来湖州紧紧围绕“产业链研究与合作”“深化技术创新”两大核心任务,牢牢抓牢谋项目、推合作、促落地、强主体、出产品、建体系6个方面,持续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建设。数据显示,1至8月,全市完成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2367亿元,同比增长10.4%;工业新产品产值对规上工业产值贡献率达67.8%,拉动面上增长4.9个百分点;实现工业新产品产值率...

湖州恒合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关于南太湖新区2025年度生态环境质量日常监测项目的竞争性磋商公告

湖州恒合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关于南太湖新区2025年度生态环境质量日常监测项目的竞争性磋商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政采公告地方公告竞争性磋商公告   南太湖新区2025年度生态环境质量日常监测项目的潜在供应商应在政采云平台线上获取(下载)采购文件,并于2024年12月31日 09:00(北京时间)前提交(上传)响应文件。   项目编号:恒合【2024】采060   项目名称:南太湖新区2025年度生态环境质量日常监测项目...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科技产业园“基金+基地+城市”节地发展模式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科技产业园“基金+基地+城市”节地发展模式

  湖塘科技产业园东至湖塘镇界、南至长虹路高架、西到采菱港、北到人民路,总面积约8523亩,园区内原以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纺织、印染企业为主,且由于历史原因,区域内各项配套设施缺失,经过多年的“野蛮”发展,园区内很多企业已属典型的“危污散乱低”,亟待整治。区域内共有印染企业35家(其中1家伊思达于2022年底关停),其余不涉及印染的纺织、服装企业25家,还有少量其他行业企业,上述企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