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与浙江大学地校合作“硕果满枝”
上周日,浙江大学全球校友会峰会暨湖州“浙江大学校友日”活动在我市举行,近200位来自全球的浙大校友在南太湖畔度过了他们的头部个湖州“浙江大学校友日”。一座城市为一所大学设立校友日,在此之前全国尚无先例。为何要为浙江大学设立专属校友日?用市委主要领导的话说,这是特别礼敬,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水到渠成”的缘分,要从17年前说起。2006年5月21日,湖州市与浙江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决定举全市、全校之力,共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共同拉开了地校合作的序幕。17年来,双方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实施了三轮“1381”行动计划,并于2020年8月签订了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建立长期、稳定、深入的合作伙伴关系,并陆续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汪炳良是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也是湖州市产业联盟蔬菜联盟专家组组长。这段时间,他每天一早就会从杭州赶到我市金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甜瓜育种研究。近年来,由他领衔的蔬菜联盟专家组以农业示范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为主要工作平台,积极投身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已先后帮助我市引进、选育各类优良果蔬品种100多个。像蔬菜联盟这样的市级产业联盟,我市先后组建了11个,其中由浙江大学领衔的就有10个。围绕这些产业联盟,我市与浙江大学携手构建了1个高校院所专家团队+1个本地农技推广小组+若干个经营主体的“1+1+N”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同时,先后建成了浙大(长兴)农业高科技园区、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等多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研发实施了一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无人机在室内快速飞行,穿过悬挂在空中的一个个圆环;小巧可爱的伴随式月球车,有望成为航天员的新“伙伴”……走进南太湖新区的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可以发现一批有趣且好玩的“黑科技”。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是我市和浙江大学推进地校合作的重点领域,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就是双方深入合作的重要载体。建院3年来,在校地双方的大力支持下快速发展。“目前已集聚500多名常驻人才,建设了25个研究中心,孵化高科技企业34家。”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院长助理张伟介绍。截至目前,我市已与浙江大学共建了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浙江省涡轮院、湖州工业技术控制研究院等一大批创新平台,联合实施产学研合作攻关项目1600余项,合作专家教授近500名;累计引进浙江大学及下属学院、研究院共建创新载体43家,其中包含共建新型研发机构9家、计划总投资达到30多亿元。为了向来湖浙大校友提供更高质量支持和更优质服务,近日,我市还发布了湖州支持浙江大学校友创业创新政策,并与浙大校友总会签订了校友经济战略框架协议。“当前,我市正加快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大力推进低碳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双创生态提升,聚焦八大新兴产业链,全力打造高能级产业科技平台,这些都为地校合作提供了广阔舞台,创造了有利条件。”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双方将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地方和高校各自优势,积极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谱写地校合作新篇章。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