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长兴和平镇:创新稻蛙共生模式破解传统农业效益壁垒
坚守粮食安全底线,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是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必提的指导性要求。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20〕44号,进一步提升了稳定粮食生产的政治要求和使命担当。2020年11月,浙江长兴县和平镇积极响应上级指示要求,立足本地实际,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在城山村开展了稻蛙共生项目的创新探索,实现了稳定粮食生产和农民经济效益增收的双赢,为长兴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典范贡献了和平力量。项目的实施,得到省市县领导的高度肯定。2021年1月,时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彭佳学莅临调研并给予高度肯定。
1.退林还田,提高粮食播种面积。项目地块位于S306省道城山村段北侧,属于一般耕地,至2008年3月以来,该地块均由长兴桃源山庄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种植水蜜桃。为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耕地非粮化整治的工作部署要求,积极动员各村开展耕地非粮化腾退工作,2020年11月,和平镇动员城山沟桃园山庄主动腾退,结合当地黑斑蛙养殖经验,积极探索实施稻蛙共生新模式,腾退桃园400亩,新增粮食播种面积365亩。
2.创新模式,健全基地管理体系。基地采用“村+企+农户”的合作模式,是由和平镇城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长兴城山沟桃源山庄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注资并以桃园基地腾退面积为载体配合实施,长兴创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入股,城山村周边农户自愿加入。项目一期占地400亩,总投资600万元,并于2021年5月完成基础设施建设,6月完成娃苗投放。同时,项目注册浙江长兴稻蛙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统一经营管理。2021年7月,稻蛙共生模式荣获长兴县首届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8月,荣获第五届浙江省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大赛总决赛第二名。
3.注重品质,拓宽产品销售渠道。蛙稻共生是利用稻田养蛙青蛙除虫蛙粪肥田的循环模式。蛙稻米,选用优质稻米品种南粳46,利用自然生态链优势,坚持不用药、不施肥。黑斑蛙选用本地小青蛙,俗称“田鸡”,生态化养殖肉质鲜美。蛙稻米和黑斑蛙均注册了“传意”商标。同时,基地所在的公司与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单位紧密合作,强化基地产品的质量把控。截至目前,黑斑蛙已销售15万斤,产值270万。
1.有效地提升了经济效益。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进行测算,2021年可实现亩均效益7600元/亩,第二年可实现亩均效益12600元,亩均效益较原来的桃产业5000元/亩实现了翻番,真正实现了“千斤粮、万元钱”的效益目标。
2.有效地提升了社会效益。项目的实施,积极响应省、市、县关于耕地“非粮化”整治的政治要求,既稳定了粮食生产,也为和平镇产业的转型发展和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同时,项目的实施解决了传统农业产业效益的问题,吸引了周边农户的参与,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助推了乡村振兴,实现了共同富裕,为全县乃至全省耕地非粮化整治和特色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路径参考。
3.有效地提升了生态效益。蛙稻共生项目积极响应省、市、县对于推进肥药双减的工作的部署要求,实现了稻田不施农药和化学肥料。同时,项目的实施解决了传统青蛙养殖行业场地污染严重,污水排放严重等等一系列问题,结合90%以上水稻的种植,实现了双绿双收。
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
【大国新村】党建引领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大国新村】讲好乡村故事有“迹”可循
【践悟方法论】“千万工程”的万千气象
鄂尔多斯小滩子村:稻渔田园入画来
解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北外滩密码
网评|从“浙江精神”中读懂“敢为”密码
2022第八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年会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