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低效“变”出两千八百亩新空间吴兴建起工业企业用地“赛道”
原标题:淘汰低效“变”出两千八百亩新空间 吴兴建起工业企业用地“赛道”
拿了地、没动静,这可不行!日前,吴兴区埭溪镇原本用于涂装设备制造项目建设的181-1号地块被收回了。随后,一个年产15万套高端智能卫浴设备项目进场施工。埭溪镇有关负责人说,之前的项目运营方缩减生产规模导致项目停滞,在该区工业低效企业用地整治提升中,这块地完成了“腾笼换鸟”。
近年来,“亩均论英雄”改革在吴兴深入推进。从去年开始,该区在工业企业用地领域开展了一项淘汰低效的“竞赛”,以年度亩均税收为标准,整治提升“落后”的工业低效企业用地。目前,该区已改造提升企业113家,完成收储58宗地块,腾出了约2800亩工业用地新空间。
“我们去年在高新区、织里镇和埭溪镇试点,结合‘五未’土地处置推进工业低效企业用地整治提升。在试点中,我们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目前这项整治提升已在全区范围铺开。”区发改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说,当地通过改造提升、入园集聚、倒逼腾退、土地收储等举措,进一步践行工业经济“亩均论英雄”的发展理念。
据了解,吴兴针对工业低效企业用地的整治提升分为多个“赛季”,首批将亩均税收8万元以下的列为提升对象,3万元以下的收回用地使用权。“我们计划通过几轮整治提升,完成亩均税收8万元以下企业的淘汰退出,实现全区工业亩均税收年均增长20%。”该负责人说。
在整治提升中,该区东林镇一块100多亩的工业低效企业用地获得了“新生”。计划总投资6.8亿元的年10万辆废旧汽车智能拆解循环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正在加快建设,目前主体已竣工、部分投产,1至9月销售收入超6500万元。“新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约11.3亿元,年利税约2.6亿元,亩均税收65万元。”该镇有关负责人说。
工业低效企业用地在吴兴“活”了起来,背后是整治提升的破难而行。区发改经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工作推进中,当地遇到了收储价格、收储手续和评估进度等方面的问题。为此,该区建立了工业低效企业库并科学分类,制定“一企一策”。同时,设立“土地收储”周转金,并形成了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原标题《吴兴建起工业企业用地“赛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