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南太湖新区成立五周年: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浙江新闻6月2日电(奚金燕 王家慧)6月2日,浙江湖州南太湖新区挂牌成立五周年,太湖南岸这座奔向未来的新兴之城迎发展新篇章。
五年砥砺奋进,南太湖新区交出高分答卷:226家规上企业总产值超400亿元,累计签约引进359个项目总投资额达3033亿元,9726亩低效用地盘活出发展新空间,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成为试点,经济职能全面下沉街道……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连日来,位于南太湖新区的浙江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一片忙碌景象。今年一季度,该企业以48.2%的市场份额位居“空气悬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的榜首位置。
两年前,得益于南太湖新区用心用情的高效服务,浙江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在2个月内洽谈落地,7个月内释放产能。“干部非常真诚,办事效率非常高。”企业负责人如是评价。
这是一家企业在南太湖新区的成长,也是一个产业在新区发展的缩影。如何扛起全市生产力布局“核心引擎”的使命担当?南太湖新区坚持让企业发展起来,把产业壮大起来。
五年来,南太湖新区累计培育“金象金牛”企业3家,链主企业1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9家。围绕以新能源、半导体及光电、生物医药、休闲旅游等为主的“3+1+N”主导产业,一大批高精尖、独角兽企业扎根南太湖新区,一大批人才创业项目落地新区。如今,南太湖新区三大主导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已达53.3%。
科技创新是区域发展的不竭动力。新区之新,贵在创新,成在创新。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落地南太湖新区并顺利运营,不仅实现了湖州“国字号”科创平台“零的突破”,也让南太湖新区形成了以此为引领,湖州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为支撑,其他新型研发机构、创意萌发基地、成果转化加速器等为基础的“1+3+N”全链式科研成果转化体系。
五年见效的湖州科技城已有10个重大项目顺利竣工投产;布局了湖州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永久基地的西塞科学谷(北片)高教园区正在加快建设,“科创平台驱动、人才企业云集、科技金融活跃、双创服务多元”的科技创新生态将在南太湖新区全面形成。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主动拥抱,更要借势蓄力。南太湖新区地处长三角中心腹地,路网四通八达,高铁飞驰而过。30分钟通达上海、60分钟通达长三角主要城市、90分钟通达长三角所有城市的“369交通圈”在这里变得具象化。
当下,开放正在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南太湖新区集聚人才、科技、资源等要素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产城融合是南太湖发展的又一张名片。五年来,南太湖新区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追求“低密度、高颜值”,在好风景里孕育新经济,让山水之间不仅有生态美,更有产业兴。
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是“硬实力”的提升,让人真正扎根下来的还是“软实力”的魅力。一直以来,南太湖新区像呵护眼睛一样呵护企业,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企业家,给予人才蕞优惠的安家政策,始终用心用情切实解决老百姓蕞关心的问题,着力打造“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之城。(完)
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西路1199号中新大厦11楼 邮编:311100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