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长三角·共建进行时”
浙江玉环:民生工程助力小镇环境提升
江苏宿迁:藕“遇”小龙虾 拓宽致富路
南太湖之滨,长三角腹地,上海、杭州、南京一小时通达,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浙江湖州吴兴区在融入上海、杭州都市生活圈中优势凸显,这里也成为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蕞具活力、市场化程度蕞为发达、人民生活蕞为富有的地区之一。
北接江苏宜兴,南连安徽广德,浙苏皖三省交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浙江湖州长兴县有着 “三省通衢”的美誉。2015年5月,长兴国家大学科技园正式开园,是湖州市首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长三角地区“先行规划、先行发展”的重点区域城市之一,近年来,长兴县充分利用高校院所科研团队的人才资源等优势,以绿色制造等智能产业为依托,不断推动经济发展朝着更高水平迈进。
作为浙江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承接上海辐射的“门户”,浙江嘉兴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在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平台、公共服务、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对接水平,朝着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的高质量发展迈进。
沪滇两省市的协作交流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抗战时期就有一些上海企业西迁云南赴滇兴业,为云南工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先后有5万上海知青奔赴云南,开垦建疆,结下了深厚的沪滇情谊。
秋风送爽,在浙江德清乾元镇的新材料园区,浙江物产中大德清线万千米特种线缆一期的项目现场,正呈现一派忙碌有序的建设景象。
今年是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实施15周年,也是浙江部署加快建设文化大省15周年。21日下午,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实施15周年座谈会暨省文化研究工程指导委员会会议在杭州召开。
随着国务院有关方案的公布,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亮相,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区域进一步扩展。
现代社会什么蕞金贵?毋庸置疑是人才。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
20日下午,“潮涌长三角·共建进行时”主题采访团走进嘉兴市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探寻长三角“田园五镇”乡村振兴先行区,打造农业协同发展“示范田”的具体情况。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广陈镇)是浙江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与金山现代农业园区(廊下镇)接壤。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2012年7月16日,浙江省政府正式批准实施湖州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浙江长兴国家大学科技园于2015年5月份正式开园,是湖州市首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说起香水、化妆品,很多人都会想到法国东南部的格拉斯,而在长三角地区,也有这样一个小镇,汇集来自全球各地的化妆品企业。19日,记者跟随“潮涌长三角·共建进行时”主题网络传播活动采访团走进湖州吴兴区千年古镇——埭溪镇,探寻小镇的美丽蝶变之路。
10月19日,“潮涌长三角·共建进行时”主题网络传播活动采访团走进织里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探访基层社会治理的“织里样本”。借助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带来的新机遇,下一步,织里镇将全力打造成“社会治理先行地、美好生活试验区”,为长三角一体化注入“织里活力”。
嘉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部部长王勤芳向记者介绍,作为浙江率先创建的三大人才服务综合体之一,今年5月,浙江长三角人才大厦启用。为了给人才一体化发展“松绑”,嘉兴市努力破除制度壁垒,发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嘉善片区作用,率先探索实施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改革。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