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打造现代临港经济重塑亿吨大港新形象
原标题:湖州打造现代临港经济,重塑亿吨大港新形象
2009年,湖州港以1.49亿吨的吞吐量成为国内沿河首个亿吨大港,但运输货物种类附加值低而且对环境影响大,有量无质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2014年吞吐量下降至8052万吨。经历转型“阵痛”后,今年湖州港吞吐量再次突破亿吨——
截至12月29日,湖州港今年吞吐量达到1.054亿吨,同比增长21.7%,时隔3年之后,重回亿吨大港行列。
以前的亿吨港只是一个‘虚拟港’,看不到像样的码头。经过这几年来的转型提升,重新回到这个梯队的湖州港,必将迎接一片新天地。
湖州是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城市之一。 2009年,湖州港首次跨入亿吨大港之列, 2012年货物吞吐量高达1.78亿吨,位居全国内河十大港口第4位。但在传统内河水运快速发展的同时,水运结构不合理、港口经营粗放、产业联动不畅等矛盾陆续显现。
2014年起,我市打出一套水运转型发展“组合拳”,着力推进水运供给从数量增长到品质提升转变。去年10月,湖州成为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
告别“野蛮增长”港口“收兵”重组
长年在上海湖州来回跑的船老大李建根
还记得当年在长兴小浦港口作业区运货的场景,那几年生意是好,不过码头设施简陋,而且环境特别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那是常事。
连通苏沪的长湖申线,几乎贯穿湖州全境;太湖和四通八达的河港,贯通了长江、京杭运河、钱塘江三大水系……虽不临江临海,但位于江南水乡和身处长三角中心这两大优势,让湖州的港口血统与生俱来。
2009年,湖州首次跨入亿吨港之列,但背后却是喜忧参半:一边是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建筑石料供应基地,运输量不断飙高,另一边是运输质量和效率低下,小散乱码头遍布。市港航局局长赵列克说,这种资源消耗型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随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矿山开采开始减点控量,对依靠矿建材料为主货源的湖州水运市场带来了极大冲击。 2014年,湖州港货物吞吐量下降至8052万吨。
码头设施简陋、分散式发展一直是导致湖州港口长不大的沉疴。转型的头部步是加快整合港口岸线资源,让遍布的散乱小码头“收兵”重组。
长兴县小浦镇曾是“建材港”重镇, 5公里沿岸聚集51家码头,货物吞吐量占全市近1/3。这个月,小浦蕞后一批过渡码头全部关闭,只剩下7家临港企业码头。
利用原先拆除淘汰下来的个体小码头岸线万吨散货环保型公用码头。同时,一条总长22公里的“空中运输走廊”即将成型,项目运行后,公司生产的水泥熟料将通过这条封闭的输送带直接运到水运码头,不仅减少公路货车流量,还会降低道路运输扬尘。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关闭小散码头650座,整改提升码头380座,并创成55座星级美丽码头。
30日上午11时,随着蕞后一个集装箱吊装上船,满载集装箱的“安集001号”船缓缓驶离安吉上港码头,经梅湖线进入长湖申线航道,蕞后抵达上海港共青码头。当天,上港码头共运出330标箱绿色家居外贸产品,货值超1900万元。
行走在湖州港的各条航道,当年运输船排队运石子的画面已不再,大型集装箱船载着五彩的集装箱在家门口“出海”的情形十分常见。湖州港的这一变化,靠的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打通了集装箱运输瓶颈。
这几天,连通湖嘉申线、长湖申线两条千吨级航道的京杭运河湖州段“四改三”整治工程的施工依旧火热,该项目将建设三级航道43.6公里。与此同时,长湖申航道西延工程也正式开工……
一条条“水上高速”被激活,使湖州港实现了通江达海,也成就了河海、河江“联姻”的一桩桩好事。
原是内陆山区小港的安吉港,凭借与上海港集团的资本合作,如今已通达全球2700多个港口和地区,还吸引了“马士基”“地中海”“中远海”等23家船公司入驻。
安吉上港国际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少远
通过安吉上港码头,今年有300余家企业把贸易做到“一带一路”沿线个国家,成为全省内河集装箱运输“领头羊”。
安吉上港水水中转、河海联运的示范效应,也带动了其他县区企业开辟内河集装箱运输的积极性。德清多功能港区发挥区位优势,今年11月单月吞吐量首破1万标箱;长兴捷通集装箱码头不断拓展内外贸业务,今年集装箱吞吐量大幅上扬,同比增长116%……
数据显示,湖州港集装箱吞吐量由2012年的4.74万标箱提升到今年前11个月的35.36万标箱,五年间平均增长近50%,吞吐量和增幅均位居全国内河同类型港口首位;湖州港运力规模已达193万载重吨,单船平均吨位495载重吨,两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内河首位,集装箱船等特种船舶占全省内河半壁江山。
走进长湖申线畔的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区,临港大道、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和电商巨头“唯品会”仓储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这个投资百亿的综合物流园区内,汇聚了浙江海港集团、传化物流等铁公水物流业“大咖”,建成后将实现铁路、公路、水路多式联运无缝衔接,成为临港产业的聚集引擎。
干支通达、通江达海的航道,为湖州临港经济发力创造了有利条件。自去年底成为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后,我市以铁公水综合物流园区为核心,以长湖申线、京杭运河临港产业发展为活力带,加快水运经济向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协调发展转型。
正如莱茵河孕育了德国多个现代化工业区一样,长75.1公里、被誉为“中国小莱茵河”的长湖申线湖州段串起了南浔的木地板、吴兴的特种钢材、长兴的新型建材三个百亿产业集群。
在长湖申线长兴段的桐昆集团浙江恒腾差别化纤维有限公司三期项目现场,厂房大楼装饰、设备安装同步进行,明年可建成投产。一二三期项目总投资60亿。
桐昆集团浙江恒腾差别化纤维有限公司副总李胜海
“我们看中水运大运量、低碳、低成本的优势,临河畔建企业、建码头。
目前湖州已建成运行了安吉临港物流园、德清临杭物流园、长兴综合物流园等大平台,引进了桐昆、新凤鸣等重磅级大项目投产。装备制造、金属新材、新能源、绿色家居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正因水而生、临港而兴。
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打破了湖州港原来进出港不平衡的局面。原来运载石子是重船出港空船返港,现在进港的化工品、钢铁等工业生产原料大幅增长。今年湖州港的10540万吨吞吐量中,出港6148万吨、进港4392万吨,进出港占比由2012年的14%比86%调整到现在的42%比58%。
湖州将构建“一芯、两带、多组团”的
文2017年12月31日《 湖州日报》头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