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开发区注重引资含金量
连续三年跻身我省“十强开发区”的长兴经济开发区,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截至11月底,已实到外资5400多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8%。到年底,将稳超6000万美元。让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葛伟欣喜不已的,不是这样一个“好看”的数字,而是数字背后越来越高的“含金量”。
今年以来的工业总产值表明,转型初见成效,开发区内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已达到80%左右。开发区长“高”了。
招商“门槛”抬高。长兴开发区连续几次调整投资密度,今年定为每亩15万美元,内资比照外资执行。这样集约利用土地的理念,得到投资者的充分理解。今年以来新批的28个外资项目,平均投资规模近600万美元,实际平均投资密度大大超过15万美元,蕞高达到30万美元以上。全区累计外资企业达到127家、内资企业83家。
科技含量提高。长兴开发区严格控制科技含量低的项目,重点保证科技含量高以及国家鼓励扶持项目的用地。开发区内建立的科技创业园,共有30多个科技项目正在里面孵化,已有10多个科技项目成熟后在区内投入产业化生产。目前,开发区内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余家。“昌盛”锂电池、“金巴开”麦绿素、“派纳克”太阳能电池等一批高科技产品崭露头角。
产业层次调高。长兴是传统的“建材之乡”、“轻纺之乡”,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开发区担当起结构调整“先行官”的角色。机械、电子、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已成为开发区的支柱产业,其中电子产业已占到经济总量约三分之一。走进开发区,一排排现代化厂房中,“先科”迁来了空调生产基地,“诺力”建起了亚洲蕞大的托板车生产基地,“巨能东方”投入年产10万吨功能性饮料生产线,“韩国大兴”带来了水转印模……正在开发的C区,规划布局的是新材料、通讯、IT等产业。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