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成形!湖州科技城有了这些蜕变!
这里催生了一项又一项新科技产品,人工智能、半导体材料、5G应用,让人们触摸未来;
这里诞生了近百家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3年来申请专利超千件,一半以上企业设立了省级研发中心;
这里吸引了数万名国内外高科技人才创业创新,解决了一批“***脖子”问题,填补了一系列国内技术空白;这里还是宜居宜业的美丽新城,青山连绵,绿漾成片……
建成3年来,它用59.68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借助西塞山前的生态优势、高铁站的区位优势、产城一体的城市优势,建起一个个高能级创新平台、一批批重点工程、一项项创新制度,实现了从科创中心到科技城的蝶变。如今,湖州科技城实现“三年成形”,示范了一条创新平台不断优化、科技人才不断集聚的发展路径。
2017年8月24日,湖州科技城在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奠基。此时,科创平台在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内数量并不多,首屈一指的是占地面积225亩的湖州市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对优质人才项目和用地需求越来越迫切。
筑得良巢才能引来金凤凰。当年,湖州科技城就排定了101个项目,其中,核心区有十大重点科研平台建设,全力为科技创新扩容升级。招才引智借势登高,当年,湖州科技城引进83个科技人才项目,总投资342.1亿元。
站在湖州科技城的热土上,湖州科技城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7年启动建设的十大重点工程中,新能源创新综合体、药谷研发中心、南太湖精英计划产业园等6个工程已投入运行,核心区工程项目布局全面完成,“目前湖州科技城已累计建成科创研发平台39万平方米,是南太湖科创中心的3倍。”他说。
3年来,湖州科技城的创新能级不断提升。
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南太湖科技创新综合体、药谷研发中心、南太湖精英计划产业园等重大平台相继建成,累计建筑面积达40万平方米,入驻各类研发机构、项目、企业37个;
一批在建工程拔地而起,智能科学中心、海王创新中心、联想创新中心、人才创业港、华师大实验中学等工程加班加点,31个施工班组、150台桩机吊机、1200余名作业工人正在全力抢工期、抓进度,到2022年将建成100万平方米、2025年200万平方米的创新平台;
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正在加紧谋划。人才大厦、丝路源(南)、科创孵化园、科技芯等项目正在抓紧开展前期方案设计;
围绕“智力库”“装置台”“大学城”“科研地”的战略定位,正在全力谋划西塞科学谷。未来湖州科技城和西塞科学谷将成为长三角区域平台体量大、综合优势好、创业成本低的创业创新新高地。
从面积来说,湖州科技城只是湖州的百分之一。但从科技人才来说,湖州科技城已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3000余人,全市占比处于前列。
小个子迸发大能量。湖州科技城依靠西塞山,如今这方热土,不仅白鹭飞,更有“人才飞”。
3年来,湖州科技城的创新人才更加集聚。
目前,南太湖新区人才资源总量累计达5.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8.7%。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创业创新大赛,建立院士工作站10个,其中外籍院士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6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引进培育“国千”专家52名、“省千”93名,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1690名,大学生和各类人才近2万名;入选市“南太湖精英计划”团队252个。
湖州科技城引进了一批取得卓越成就的国家级科学家,高从堦院士长期致力于海水淡化与膜分离、原中科院施尔畏副院长研究高温半导体材料制备、临床诊疗专家夏照帆院士在烧伤疾病领域不断攀登高峰。
湖州科技城集聚了一批专门解决“***脖子”问题的创新专家,特瑞思药业吴幼玲博士专门研究单******抗肿瘤药物,格尔泰斯郭玉海教授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蓝箭航天张昌武团队领跑民营液体运载火箭技术路线。
湖州科技城自主培育了一批矢志创新、助力民营经济发展的本土专家,永兴材料杨辉在特种钢材料领域主持国家标准,久盛电气罗才谟带队研究多项特种电缆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李华博士夫妇成功研制心肺转流系统离心泵(ECMO)。
湖州科技城培育了一批当年引进、当年投产的青年博士领衔的创业新项目,清华大学孟祥峰博士创办了至格科技、 法国波尔多大学张振博士创办了闪思科技、德国***尔斯鲁厄大学李旭阳博士创办了纵目科技。
如果把湖州比喻成一颗明珠,湖州科技城就是让这颗明珠发光的内核。
翻开湖州科技城的规划图纸,“一核两翼、二轴九园”的空间格局显得丰富而大气。湖州科技城将创建九个创新园区,核心区内设置商务文创园、协同科创园、高端智创园和生态众创园;北翼科创示范基地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和湖州综合物流园;南翼科创示范基地重点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园和节能环保产业园。
“这些产业园,都与南太湖新区的主导产业挂钩。”湖州科技城相关负责人说,科技城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信息经济三大主导产业,同步完善创新体系,打造长三角地区的“科技明珠”。
3年来,湖州科技城的创新体系更加完善。
湖州科技城充分发挥中科院龙头引领作用,累计建成中科院系的创新平台15个,目前中科院15个中心累计孵化企业48家,三年累计实现销售7.17亿元,实缴税收4391.9万元,集聚硕士、博士及教授人才140余人。新引进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所双一流高校在新区建设研究院。
与此同时,湖州科技城成功创建省级生命健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湖州科技大市场,成立全市首个创业创新联盟,全面打通“研究院—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转化通道。
3年来,湖州科技城的创新产业更加向好。科技城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投入与见效并重,不断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主体持续壮大,累计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75家,占该区规上企业数量的一半以上,约5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均设立了省级研发中心。同时,累计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72家,各类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实验室90家。创新投入持续加大。
数据统计,到2019年底,湖州科技城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2.94%。该区高新技术企业2017-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22.58亿元。企业自主设计和联合攻关的主动性不断增强,3年来成功立项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77项,争取各类扶持资金5950万元。创新成果持续扩大,3年间,多项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75家高新技术企业申请专利1021件,累计拥有专利2077件。
“5年、10年后的湖州科技城,将是一个全球有影响、全国有地位、长三角蕞具特色、在浙江建设创新型省份中发挥举足轻重作用的现代化生态科技城。”湖州科技城相关负责人说。
原标题:《三年成形!湖州科技城有了这些蜕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