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40号建议答复的函
次会议《关于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布局推进全市做大做强智能汽车标志性产业链的建议》,《建议》指出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全市层面加强产业规划布局,引导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向规模,初步形成产业链的县区集聚,促进全市智能汽车标志性产业链做大做强。
感谢您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关心、重视和对我局工作的支持!我局和市发改委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进行调研、分析和研究讨论,现答复如下:
(一)湖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基本情况。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涵盖整车制造、动力电池、制动系统、安全气囊、车身模具、内饰材料、轻量化材料等领域,产业链日趋完善,涌现吉利乘用车、吉利变速器、亚太制动、龙芯电机、微宏、蜂巢、均胜安全、宏旭模具等产业链协同企业。吉利乘用车项目全面投产,微宏动力在纳斯达克完成上市。由于产业集聚明显,画溪街道被列为浙江省省级新能源小镇,南太湖新区被列入浙江省智能电动汽车小镇培育。2021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企业达到15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7亿元,同比增长51.6%;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6.3亿元,同比增长32.5%。
2.呈现的主要特色。一是有整车龙头企业引领。我市整车制造有吉利乘用车、吉利商用车等多种车型。吉利今年预计生产乘用车20万辆,企业正投资10亿元启动混动车技改项目。近期长兴县与吉利签约总投资108亿元SMART项目。二是有完善动力配套体系。我市锂电池产业链较长,涵盖锂电池组、电芯、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离膜等完整产业,设计产能达90GWH;锂电PACK集聚了微宏、蜂巢、捷威、天能、超威、天能帅福得等企业,负极材料集聚了凯金、杉杉、金灿等企业,电解液积聚中化蓝天、昆仑等企业。三是有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我市已建成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所,完成157.8公里智能化道路改造,安装智能化设备6842台(包括RSU830台),吸引吉利、赢彻、酷哇等15家企业落地测试,为用户提供“车路云网一体化”解决方案,正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1.强化顶层引领。一是突出规划设计。编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委托赛迪研究院编制产业招商指南,加强产业链、创新链研究,谋深谋细产业发展“图谱”,为项目招引提供精准指导。二是突出桩站先行。按照“桩站先行、适度超前”原则,编制充电设施规划、出台管理办法等,明确新建住宅100%预留安装条件和充电桩建设不低于总停车位10%要求。全市共建成公共充电桩2426个,形成较为完善的充电网络。
2.狠抓项目引推。一是加强产业链项目招引。聚焦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根据产业链招商地图,重点针对整车制造、锂电池、负极材料、电机、传感器等核心部件精准招商、靶向招引。目前已引进吉利乘用车、吉利商用车等整车项目以及蜂巢、捷威、卫蓝、凯金等锂电池项目。二是加快重点项目推进。坚持统筹资源要素向重大项目精准直达,持续推进项目全周期管理改革,助企纾困解难,加快项目落地投产、释放产能,奋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吉利乘用车已全面投产;捷威锂电池和蜂巢动力电池项目已进入主体厂房建设阶段。
3.开展示范应用。以示范促应用,以应用促发展,协助企业开拓市场。一是加大整车推广应用。以出租车电动化为契机,加大吉利电动汽车在我市市场的推广应用,截止目前市本级已推广应用800辆。二是加大关键技术市场应用。以公交车电动化为契机,加快微宏快充电池在公交车的应用,市本级1000多辆公交车基本采用微宏电池。推进天能、高成绿能、比洛德的氢燃料电池与吉利远程、厦门金龙等客车合作,加快氢燃料电池在公交车的示范应用,整车均已通过工信部公告目录。
4.加大财政扶持。一是加大项目和资质奖励。对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项目,按设备投资额的8%给予奖励,单个项目蕞高奖励 2000 万元。对首次获得新能源乘用车项目备案、公告目录的,分别奖励1000 万元;对首次列入公告目录的新能源客车、物流车的,分别奖励500万元、200万元。二是出台推广应用补助政策。我市陆续出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充电桩建设补助政策,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1:1、1:0.5购车补助;对投资公共充电桩,按功率给予400元/每千瓦的建设补助,同时给予 0.12元/千瓦时的充电量补助。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国家和省专项资金争取6亿元,居全省前列。截止去年底全市新能源乘用车累计上牌2.8万余辆,市本级公交车实现新能源商用车全覆盖,三县已达80%以上。
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规模偏小,对零部件产业带动还需较长过程,没有形成“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集群态势。零部件企业多而不强,大部分属于三、四级配套,产业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整零协同创新、利益共享机制尚未建立。产业链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核心产品、关键技术不多,高层次人才相对匮乏,熟练技师缺乏难以匹配产业升级需求。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以“实绩论英雄”为理念,紧抓“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明确发展定位,围绕头部企业、关键链条,全要素配置、全方位推进,全力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新高地,为奋力打造实力新湖州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一是健全产业推进机制。坚持“全市一盘棋”产业链推进机制,聚焦产业布局优化、重点项目招引,避免产业插花、同质竞争。按照市八大新兴产业链长制工作方案,建立“一条产业链、一名市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方案、一个产业基金”的“五个一”推进机制。由市领导牵头,建立由发改、经信、科技、金融等部门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家组成的咨询库,打造投资决策“大脑”,对重点投资项目进行集体研究审核、诊断推进。
二是培育产业生态链。一方面做大做强动力电池产业。加快推动微宏、天能等企业持续放量和提产扩能,加快蜂巢、捷威、卫蓝等高端动力电池项目建设,形成产业一定市场份额和知名度。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吉利乘用车、吉利商用车等“链主型”企业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外引内联、兼并重组等方式,加快引进培育驱动电机、电控系统以及车联网、车规级芯片、汽车电子电器等关键核心部件企业,补齐短板弱项,形成自主可控、层级合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
三是谋精招商路线图。专业人做专业事,只有依靠各类专业人才,才能精准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确定有价值的投资项目。如合肥的政府招商团队从上到下都投行化、专业化,招商员都具备全产业链知识。要统筹推进驻点招商、以商引商、中介招商、资本招商、产业招商,探索创新“基金+股权+项目”机制。通过编制新能源汽车招商指南,指导招商人员按图索骥、精准招引。要建立专业招商队伍,通过专题培训、理论学习、挂职学习等,培养一批精通产业政策、熟悉专业技术、擅长商务谈判的人才。
四是强化市场化思维。用好市场化思维和手段运营发展产业。整合项目招引、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专项扶持政策,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建立蕞强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工具箱。要撬动产业基金、社会资本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重点支持项目建设、项目孵化、技术研发。改变以往项目招引从“土地优惠、税收减免”为主向“资本运作、基金支持”为主转变。如合肥国资通过投资项目公司股权或债券的形式,形成了一套“投资—上市—退出”的成熟模式,成功引进蔚来项目,在做大产业同时,实现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五是集成政策优化环境。市级要素“蓄水池”,要优先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的土地、能源、排污的需求,推动“要素跟着项目走”的高效精准配给机制。要加大原有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推广应用政策的宣传,更要结合形势,抓紧研究新一轮的推广应用“组合性”政策。对桩站建设上,优化布局布点,增强约束,加快公共充电桩建设,形成完善充电网络。在停车收费上,扩大免收范围,对所有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咪表位、公共停车场新能源汽车2小时内均免费。在路权行驶优先上,实行新能源汽车差异化交通管理,允许新能源汽车在非高峰时段使用公交专用道。在城市公用工程燃油车电动化有机更新上,对城市垃圾清运车、混领土搅拌车、渣土车等燃油车加速淘汰,实施等量电动化替代的,给予一定额度的补助。
以上答复如有不当之处,请指正批评。
蕞后,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