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湖观察·县区新蓝图丨“富美长兴” 在区域竞合中攀高比强
12月24日,长兴县第十五次党代会召开,党代会报告中,不断释放出这座浙北小城攀高比强的强烈讯息。
实干争先向来是长兴的城市特质。近年来,长兴不断探索空间合理开发、产业集聚发展、要素高效利用的新模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
五年来,该县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个百亿级台阶,今年预计可达770亿元,年均增长7.3%;财政总收入在湖州市率先突破百亿,今年预计完成146亿元,年均增长13.1%;分别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第30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第8位、全国创新百强县第12位。
成绩亮眼,但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长兴人也清醒地看到,其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资源要素趋紧、单位产出偏低、产业结构欠优等现实问题。
眼下,长兴正处在由县域经济向都市圈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在资源要素跨行政边界加速流动,都市圈、城市群相继成形的当下,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加强协作互动,再造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
本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富美长兴”的新目标,即在更大的横向坐标系中,以各个条线、各个板块的争先领先,加快呈现更高质量促进经济富强产业美、更高水平促进群众富裕生活美、更高品质促进城乡富丽环境美、更高层次促进精神富有人文美和更高标准促进社会富安治理美的“五富五美”图景。
其中,首当其冲的硬核支撑就是产业。上世纪80年代,长兴从非金属矿山里凿出了工业经济之路,40年来,逐步实现了“低散乱”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的转型。未来,长兴将围绕“1+4”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和全链条升级,推动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补链强链、形成集群,引导新能源、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数字产业建链延链、壮大规模。
产业链的打造,关键在项目。这是长兴的强项,数据显示,这个“长三角项目控”已连续多年保持每年新签约、新开工、竣工亿元以上项目均在100个以上的记录。
项目重量更重质。未来五年思专翟,长兴要把目光更多地投向龙头旗舰型、短板补链型、价值提升型、突破引领型项目。底气何来?项目破“六未”、全周期管理、“红阻缩煮黄蓝”预警等一系列机制就是其亮出的项目引推杀手锏,长兴将做深做实产业链招商大文章,并以“压茬”式的项目推进力度,形成更大统容投资量和产出量。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的集聚。将科技创新作为擘画“富美长兴”新蓝图的头部动力,长兴将深入实施人才强县、创新强县首位战略,以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的深度融合,不断积蓄发展新动能。
对内高标准抓好顾渚“画溪谷”等规划建设,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平台专业化、差异化、垂直化发展,对外全面融入省三大科创高地建设,积极参与环太湖科技创新圈、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等建设,更好推动科创政策高效对接、科创要素高效共享、科创成果高效转化。同时,深入实施引才计划等系列人才工程,深化省新时代工匠培育试点建设,更好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技能人才培育体系,努力让创新元素、创新力量在长兴大地上竞相迸发、充分涌动。
自我提升的同时,积极加入优质朋友圈,全方位融入、共享区域发展红利,亦是实现“富美”的有效发力点之一。
尽管身处长三角中心腹地,但长兴人时常自嘲是个“三不靠”:不像德清和安吉,紧挨着杭州,又不如南浔和吴兴,更靠近上海。为避免在区域发展布局中被边缘化,长兴喊出要寻求更多“城市合伙人”,抱团合作、协同联动,以此创造更多产业和城市分工新优势。
长兴现有好友列表中的“一地六县”分组,早已互动频频、聊得火热。在长三角腹地,包括上海光明集团绿色发展基地、安徽郎溪县和广德市、江苏溧阳市和宜兴市、浙江长兴县和安吉县在内的“一地六县”连成一片形似心脏的区域,外界称之为“长三角之心”。以此为机遇,长兴正重点打造顾渚“画溪谷”等创新载体,依托自然生态本底和战略叠加优势,培育“文创+”“总部+”等创新研发产业,助力产业结构调优,从而持续放大长兴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比较优势。
见几而作,不俟终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每个城市都要紧密融入区域发展大势。从自身发展需求和区域要素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长兴正循着“更富更美”的城市新愿景,努力探索区域高层次发展的竞合争先之路。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