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吴兴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高新区

admin8个月前 (09-26)湖州产业信息40

  湖州现代物流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本情况介绍

  湖州现代物流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下称高新区)于2012年9月由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辖区范围西起G50高速环渚连接线高速织里连接线,南起中兴大道(含东部光电园),北至滨湖大道,总面积约73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8.46%,下辖25个行政村、223个自然村,截止2021年12月,辖区总人口约5.7万人,外来人口约5万人。

  高新区目前拥有国家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绿色园区、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等国字牌,被认定为省级湖州现代物流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田园综合体、省级科技创新服务综合体、万亩千亿产业平台。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为“湖州制造”植入绿色基因

为“湖州制造”植入绿色基因

  地处南太湖之滨的浙江湖州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1%,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湖州市委书记陈伟俊说:“绿色是湖州蕞明亮的底色,也是这片区域发展的产业定位。”   近日,湖州召开“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动员大会,启动建设全国首个以“绿色智造”为特色的试点示范城市。   湖州曾经以纺织和建材为两大支柱产业,产业结构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呵护...

从竞争走向竞合: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正式获批

从竞争走向竞合: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正式获批

  中新网湖州11月12日电(记者 施紫楠)近日,浙江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成为湖州在继沪苏湖高铁开工建设、南太湖新区获批之后,全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据悉,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地处浙皖交界,规划面积86.9平方公里,向东南部可承接浙江、江苏、上海等经济中心的优势资源,向西部可发挥资源辐射力量,逐渐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园区云:服务为导向应用是核心

园区云:服务为导向应用是核心

  随着云计算的兴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国各地开始开始刮起“园区风”,北京的祥云、深圳的鲲云、广州的天云.....这些由政府投资的云计算项目,有些却空有其表,投资数千万变成了房地产项目,只建数据中心却不见云计算服务。湖州多媒体产业园区成立于2008年,通过与惠普的合作,打造了基于园区云的SaaS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园区的商家用户提供基础的IT服务。   湖州多媒体产业...

园区介绍(一)区位介绍

园区介绍(一)区位介绍

  湖州东邻上海、南靠杭州、北接南京,与苏州、无锡隔太湖相望,是全国唯一因太湖得名的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区位优势明显,与上海一衣带水。处上海—杭州—南京城市群之黄金腹地,是为长三角之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地处太湖南岸的湖州,名因湖成,业因湖兴,文因湖昌,人因湖慧。固有佳句“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

宁波—湖州小微企业园工作交流活动举办

宁波—湖州小微企业园工作交流活动举办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宁波—湖州小微企业园工作交流活动举办   为切实提升高星级小微企业园运营负责人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发挥小微企业园效能,推动小微企业集聚、规范、创新、绿色、安全发展。近日,宁波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谷霞带队赴湖州市开展小微企业园工作交流...

德清:湖州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晋升国家级

德清:湖州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晋升国家级

  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省政府,同意湖州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湖州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在收官“十二五”、谋划“十三五”的重要节点,国家级高新区落地德清,是对德清县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的充分肯定,是“德清模式”三十年的发展硕果。   升级后,莫干山高新区将努力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

播撒向善“种子”收获共富“果实”

播撒向善“种子”收获共富“果实”

  来自江浙沪各地的游客前来南浔区练市镇采摘柑橘。(沈勇强摄)   种别人的地不用自己交租金,卖了果实年底还能拿分红?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花林村低保户黄阿大怎么也没想到,60来岁的他凭借着一把子力气还能入股家附近的“红美人”柑橘可持续示范园,每年增收近一万元。   “这里的每一颗果实对我来说都是‘致富果’‘共富果’。”黄阿大说,照料果树花费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