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寻画境天然得真趣——宋代吴兴文人别业的营造特征
原标题: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宋代吴兴文人别业的营造特征
鸥波亭图(中国画) 赵孟頫、管道升
四景山水图(中国画·局部) 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中观湖平台上的太湖石峰
“别业”一词蕞早见于西晋文学家石崇所作《思归引序》:“晚节更乐放逸,笃好林薮,遂肥遁于河阳别业。”别业意指“别处之业”,也就是第二居所的意思。唐代是文人别业的发展高峰,彼时“公卿近郭皆有园池,以至樊杜数十里间,泉石占胜,布满川陆……”唐代早期营建的别业多宏大豪奢,中唐以后日趋小型精雅,追求壶中天地的文人气韵。时至宋代,别业之风更盛,文人雅士在山水之间建园著书、诗文酬唱,乐此不疲。文人性在宋代别业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使其拥有了更多简远、雅致之气,呈现出“文心画境”的独特风貌。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游居吴兴的文士们徜徉于太湖苕溪之畔,登游在玲珑西塞之间,或著书立言,或闲适自娱,在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同时,与这片山水一起,造就了吴兴文人别业的文化风韵与永恒魅力。
吴兴河网交织、山水清丽,文人别业在立园之初便十分重视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合,以近水为界、以远山为画,呈现出开放疏朗的外向型空间布局特征。如莫氏莲庄、北村别业、倪氏园、赵氏菊坡园等均以远景因借取胜。
这样的布局特点在北宋张先的《十咏图》中有直观的体现。该画作描绘了北宋庆历六年吴兴太守马寻宴六老于南园的情景,画面以横轴形式展开,采用并不常见的对角线构图,营造出较强的空间纵深感。南园别业作为近景被放置于画面的右下方,大部分的画面则留给了远山近水。画卷中,南园别业成为观赏的视觉起点,园中一座重檐歇山顶楼阁以及架设于水面之上的四角攒尖顶方亭更是强化了画中人与景的观望关系。可见,在宋人心目中,居住空间本身并不是蕞重要的,视野所及的外部景观才是人居此地的核心价值。这种空间布局模糊了别业的内外边界,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反映出宋代文士“寄身于一壑之内而游于天地之外”的超然心境和“纳万千外景以就内园”的营造理念。
《癸辛杂识》云:“盖吴兴北连洞庭,多产花石,而卞山所出,类亦奇秀,故四方之为山者,皆于此中取之。”吴兴是太湖石的重要产地,文人别业多以石景闻名,蕞负盛名的当数“万石环之”的叶氏石林精舍。宋代词人叶梦得将其别业建于卞山之南,“朝暮林壑间,搜抉出怪珍。”同时,叶梦得对于山石环境的改造不是被动地适应石林的地貌特征,而是主动地去发现美,创造美,让人文之美与自然之奇融合共生。这种在自然山石基础上的加工可以视作一种“微整形”,是宋人独特的园林审美在自然山水中的一次生动实践。
此外,南沈尚书园“池南竖太湖三大石,各高数丈,秀润奇峭,有名于时”则是湖石孤置、平地起峰的营造典范。相比于前代累土成山的手法,宋代文人在别业庭院中平地立石成峰日趋普遍:将太湖巨石独立于地面,突兀而起,如飞来之峰。以一丈石象征万仞高峰,达到“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嶔崟。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的效果。我们在一些宋画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场景,如北宋苏汉臣的多幅“戏婴图”中,均有孤立的石峰立于庭院之中;再如南宋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之夏景卷中,观湖平台之上,左右各立一座太湖石峰,与南沈尚书园中的南岸石景如出一辙。
南宋词人周密曾以“假山之奇,甲于天下”来评价俞氏园,此园的独特之处在于假山“皆不事饾饤”。“饾饤”意指食品在器皿中堆叠的样子,“不事饾饤”则是形容俞氏园的假山并不是用小块湖石叠砌成山,而是采用单块巨石列置。同时,这种列置不是孤立地摆放单个石峰,而是结合园路、水系的蜿蜒路线采用群峰组合的方式,营造出“犀株玉树、森列旁午”的效果。以一石象征一峰,以一列幻化为群山,这种“平地孤石、群石列置”的石景营造手法可谓巧思独具。
吴兴群山绕郡、四水贯城,文人别业多依水而建、因水成园。有的立园于水泽之地,如莫氏莲庄、赵氏菊坡园、倪氏园等,均四至傍水、易于成趣,其中莫氏莲庄更是有着“月河之西,四面皆水,荷花盛开时,锦云百顷,亦城中之所无”的盛名;有的依山筑园,虽无深潭却引山泉溪涧之水汇聚成池,如叶氏石林精舍、赵氏小隐园、西塞渔社等;有的以水为园、园在水中,如北村别业“亩余三十,中涵五池,大半皆水也”,园中陆地皆为岛状,进出需以舟楫代替车马,营造了“浮家泛宅”式的渔隐图景。
总体而言,由于吴兴水乡泽国的地貌特征,许多文人别业呈现出以水为底、以地为图的成园样式和理水风貌。从别业的选址到营建,更多地关注外围自然水系的合理利用和边界处理,而别业内部的水景塑造并不多见,即使偶尔有之,规模也不大,且形态相对单一,或引外水入园,或凿大池蓄水,除了作为园中景观,亦兼有灌溉、养鱼等实用功能。虽整体精巧不足,但尽显天然真趣。
宋代吴兴文人别业中花木品类繁多,文人士大夫们热衷于养花、品花、颂花,并将美好的品格赋予其中。梅、兰、竹、菊,以及海棠、松柏、芭蕉等传统江南园林花木在宋代吴兴文人别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莫氏莲庄的荷花、赵氏菊坡园的菊花、兰泽园的牡丹、赵氏园的木芙蓉都盛名于时。由于湖州盛产竹子,有湖州竹派文雅之风,吴兴别业中种竹、赏竹更是普遍,如叶氏石林精舍、章氏水竹坞、赵氏小隐园等。现存赵孟頫与管道升共绘的《鸥波亭图》,描绘了莲花庄中一处架设于水面之上的亭廊,亭外古柏苍翠、怪石环抱,亭下春水蜿蜒,水岸坡地上花工们忙着栽植竹林,打造翠竹拥亭的风景。
有趣的是,吴兴的文人雅士们在赏玩花木风雅之余,也十分注重其经济价值。在有关宋代吴兴文人别业的记载中,大多数别业都辟有果园、菜圃、秧田,有着浓厚的农庄气息。如南沈尚书园、章氏嘉林园有果园、桑园;赵氏莲花庄在横塘有庄田;赵氏清华园有秫田等。除了文字记载,在《西塞渔社图》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李结在自己构想的山水别业中规划了整齐的果园和菜圃。农耕文化与文人审美的融合可以说是宋代吴兴文人别业的一大特色。
宋代吴兴文人别业是典型的文人游居之所,具有鲜明的营造特征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这与吴兴优美的自然山水、深厚的历史文脉、繁荣的书画艺术以及活跃的文人群体息息相关。宋人在别业中听琴、赏画、焚香、点茶,享受日常交友之乐,他们将山水之境与身心修为联系在一起,在阅览自然风光的同时,将自我置入其中,以期洗涤心灵、完善人格。作为充满诗情画意的“非住之居”,别业不仅仅是宋人雅致生活的一个缩影,更是彼时文人寄托情感、寻求心灵慰藉的理想空间。
(作者:郑炜,系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郑炜)
·聚焦低空经济 云南开展“点穴”式精准招商
·“2024泰精选美食节”在昆启幕
·云南省第10个“关银一KEY通”合作制卡代理点落地磨憨口岸
·“共享共进 工赢未来”2024企业家论坛在昆明举行
·云南省紧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主线 打好财税“组合拳” 降本增效强后劲
·全省税务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提升办税便民体验 推动政策精准落地
·推动云茶产业健康发展 2024“云茶价格指数”发布
镜观世界|罗安达——“春天国度”之都
山东荣成:海上“春耕”全面开展
叙利亚首都遭以色列导弹袭击3人丧生
释放政策红利 激发市场活力 云南28条新举措
未来三年 云南16条措施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
针对这四类食品生产经营者 云南出台办法督
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云南
新修订《云南省杞麓湖保护条例》正式生效施
云南省出台《意见》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回头看”让“3·15”曝光更有力
【河北燕郊爆燃事故】灾难面前,遮有何用?
昆明市拓东街道:“三点发力”打造干部教育
昆明市金辰街道映象社区:党建引领“红色物
昆明市金辰街道金实社区:聚焦三个群体,打
昆明市金辰街道清泉社区:用好“五字诀”
【专题】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纵横谈
普洱市发布市管干部任前公示公告
首批云南省金牌旅游村拟认定名单公示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云南网简介| 服务合作 |广告报价联系方式中央厨房网站声明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