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长兴:数字赋能乡村“共富”路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9月13日讯(浙江之声记者叶树刚,通讯员吴迪元、茆国锋报道)走进湖州市长兴县吕山乡湖羊智慧循环产业园内,每一只湖羊的耳标上都多了一个二维码,通过单品种大数据中心建档立卡后,可进行选育、喂养、深加工等养殖要素的数字化建模。
今年以来,吕山湖羊智慧循环产业园软硬进行迭代升级,更换新型高频耳标1.5万只,提高了采集数据效率,目前已完成“智能环控、视频监控、精细饲喂、个体管理、繁育管理、养殖模型、移动APP”等闭环体系,极大提升了湖羊养殖的智慧化、科学化决策。吕山乡农业农村办主任孙凯凯表示,羊肉到了餐桌上也能知道是哪个羊场出来的,甚至羊的族系是谁都能知晓。产业园建成以来,实现生产总值1.2亿元。
吕山乡的羊产品溯源管理模式只是长兴数字化赋能乡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围绕着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乡村产业数字化、乡村服务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四大板块,长兴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数字化改革进程。
在长兴鲜旗舰店里,就能体验到区块链“一物一码”产品溯源的便利与高效。作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长兴鲜”基本上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数字化追溯体系。据悉,长兴鲜区块链“一物一码”产品数字身份管理应用入选为省观星台明星应用,上架“浙里办”和“浙政钉”应用。“长兴鲜”平台建成2年以来,完成线万元。
打造数字化平台,获得公开透明、智能便利的消费服务。2020年,长兴传媒集团和湖州得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得慧数字生活服务平台”,并诞生了全国首张视频快递面单。体验者刘女士同时体验了通过5G和北斗智能模组等高精尖技术实现的可视化、智能化配送服务,刘女士表示,整个过程非常透明,感觉特别安全可靠。除了配送服务,湖州得威科技有限公司CEO陈镇波表示,利用大数据AI算法,可以根据用户的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特点,精准提供科学养生、饮食搭配、日用品购买等建议。
数字代表着未来。长兴于2019年在全省率先规划和探索“未来乡村”建设,依托浙江省首批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试点县,2020年探索开展“未来乡村”试点工作,建立“141+N”模式,实现1.0版“未来乡村”数字化平台234个村全覆盖,不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向村级延伸。目前,全县“一户一码一平台”四治结合率达100%,全域推进“基层治理四平台”数字化转型升级,“三务”网上公开率达100%。同时,根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未来乡村“五化十场景”建设总要求,不断迭代升级2.0版本,将“十场景”内容归集到数字生产、数字生活、数字生态、数字治理等4个方面,正不断优化完善尽快向全县所有行政村(居)推广。并且指导各村从实际出发,开发能体现特色、亮点的个性化模块,并整合到“未来乡村”场景应用中去,体现整个“未来乡村”和而不同,亮点纷呈。
在虹星桥镇港口村,老百姓不仅生活富足,连医疗配套也实现了“共同富裕”。今年,港口村“云诊所”正式“上线”,当卫生站医生下班后,村民只要通过自助刷医保卡进入,就能让长兴县中医院值班医生进行远程视频会诊,实现“足不出村”的就医便利。风景如画的小浦镇,如今正积极谋划完成区域共富型未来乡村数字化改革, “智慧八都岕”数字化平台系统正在全面开发,六大板块正在建设中。投入使用后,小浦镇全域各条线将接入数字化平台,实现乡村治理的“数字跃迁”。
数字化手段为乡村振兴插上了高效高能的翅膀。近年来,长兴县建成数字乡村大脑1个,数字乡村(未来乡村)通用版本已100%覆盖;2021年新建数字工厂3个,提升改造数字种养殖工厂9个。全县农业特色产业达到120万亩,总产值亿元以上的全产业链6条,促进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其中经营净收入占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达到25%。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