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蝶变中的湖州传统制造业
传统制造业在工业经济格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加速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为湖州工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我市以纺织、金属加工、家具竹木、建材、蓄电池等产业为突破口,以“绿色智造”为主线,持续深化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一大批的传统制造业实现了华丽蜕变。
如今湖州的传统动力电池国内市场占有率超70%,童装产业占到了全国市场份额的50%,竹地板产业全国市场占比达50%……凭借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和模式探索,我市先后两次入围国务院公布的《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实施技术改造成效明显城市名单》。在工信部公布的国家绿色制造示范名单中,我市已累计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4个、绿色工厂4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7家、绿色设计产品49项,数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领跑全省。
在湖州工业的发展史上,曾涌现出许多各具特色的传统产业,凭借区域集聚的优势和长年累月的发展,逐渐形成享誉全国的湖州产业板块。但随着产业块头越来越大,也夹生出一些生产模式落后、效益低下的“散乱污”企业。
“多年的发展,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势在必行,蕞终目标就是要留下精华,去除糟粕。”市经信局负责人说,以绿色发展为导向,通过加快推行以亩产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改革,我市结合“亩均论英雄”改革、蓝天保卫战、垃圾分类等重点工作的要求,积极倒逼企业主动淘汰落后产能。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共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22家,完成“低散乱”企业(作坊)整治4217家,腾出用能空间26.6万吨标煤,盘活存量土地15045亩,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聚焦产业绿色化和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我市不断推动行业平台绿色转型,夯实传统产业承载基础。“通过做好淘汰与集聚两篇文章,我们实施小微园建设与存量土地改造,积极引导企业整合入园。”市经信局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已获得国家级工业绿色园区4个,累计建成小微企业园78家,集聚小微企业3265家。
针对企业,我市启动了绿色工厂星级管理全覆盖工作,将水泥、印染等企业全部纳入星级工厂创建名单,督促企业淘汰落后设备、采用节能设备、加强现场管理、减少污染排放,全面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水平,打造现代化花园式企业。
走进天能集团位于长兴县和平镇的循环经济产业园,这里除了实现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还打造了国内铅蓄电池行业唯一一条集回收、冶炼、再生产于一体的闭环式绿色智能产业链。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塑料包装盒到金属材料,这里的一整套环保工序实现了废旧电池100%循环利用,也奠定了企业在国内电池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地位。
像天能一样坚持绿色发展的企业如今在湖州已不在少数。聚焦特色产业,以“标准+认证”的湖州模式,我市全力推动木业、蓄电池、椅业等产业企业开展绿色产品认证,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助力产业质量提升,截至目前,已有19家企业31个产品通过认证,形成了企业广泛参与认证的良好局面。
走进德华集团兔宝宝家居产业园,生产车间里的自动化数控设备和智能化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这个总投资4亿元的产业园不仅完成了从传统生产设备到国际化先进生产线和自动化体系的升级转型,同时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到全屋定制产品,及全产业链生产体系的转变。依托智能化的改造升级,今年以来兔宝宝的全屋定制产品在上海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80%,市场份额抢占1.5亿元。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为抓手,近年来我市持续推动企业上云、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两化融合贯标、数字化小微园区等领域的示范创建,积极推进工业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2019年,我市两化融合指数首次进入全省头部梯队,市本级和德清县、长兴县被评为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应用示范区,企业上云目标完成率和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总量分别列全省第三、第二。
“以高能耗、重污染企业为核心,我们对企业装备工艺、现场管理水平进行诊断,重点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围绕工业窑炉改造、能源梯级利用、VOCs治理等重点,实施清洁生产及绿色化技改项目。”市经信局负责人说,结合大气污染防治、重点行业整治等工作,以砖瓦、水泥、铸造、化纤等行业为重点,加快落后产能及设备淘汰。目前水泥行业关停5条生产线吨以上无磁轭铝壳中频炉,化纤行业燃煤锅炉实现并小上大,粘土砖瓦行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我市已有245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实施节能减排方案585个,完成绿色化技术改造项目353项。为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绿色智能化水平,我市目前已经启动实施《“千企智联”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2年,实现湖州工业数字化转型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等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未来我市将围绕标杆引领、数字强链、深度用云、未来工厂、智慧应用、蓝盾护航、强基固本和产城互融等方面开展工作,加快推进新基建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让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湖州特色行业、企业赋能。
推动传统制造业发展需要自身转型,更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企业为中心,做好要素******保障的加法和企业成本负担的减法。
为优化人才******,我市深入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认线版”,建强人才“蓄水池”,以“蕞优生态”助推产业发展。今年以来,累计招引大学生和其他各类人才来湖就业创业9万多人,其中大学生7.6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5亿元,夯实产业发展人才基础。
依托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我市还深化绿色金融与绿色智造“双绿”融合发展,先后建成“绿贷通”“绿融通”“绿信通”三大系统。截至目前,绿色产业基金规模达501亿元,新增重大项目专项贷292.2亿元。通过制定《湖州市工业领域绿色企业(项目)系列贷试点实施方案》,设立亩均贡献提效贷、绿色项目提速贷、绿色工厂提升贷等金融产品,我市为优质企业(项目)在增加贷款规模、增加信用贷款额度、降低融资成本、加快办理速度等方面予以倾斜。截至目前,累计已授信企业895家,授信金额140.8亿元;累计用信企业805家,用信金额98.5亿元,为企业减少利息支出1537万元。
减轻企业发展负担是强化政策保障中的重要一环。在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各项政策的基础上,我市蕞大限度加大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力度,不断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接惠及市场主体。截至10月底,已完成209亿元,提前2个月完成了今年为企业降本减负200亿元的目标任务。
在资金支持的同时,我市积极打造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咨询******机构等共同参与的绿色制造技术******平台,为企业、园区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提供专业、有效、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通过组织开展节能技术推广会及诊断******专家行等活动,邀请一批专业机构、团队来湖,分行业推广先进适用绿色制造技术,到企业现场开展公益诊断******,帮助企业解决绿色发展难题。”市中小企业公共******平台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全市已相继开展了节电保护系统、工业制冷系统、智慧工厂能效分析系统等专场推介会,为500多家企业进行了绿色智造诊断******。
我市积极邀请国家、省绿色制造权威专家来湖州举办专题培训,解读国家相关政策。2017年以来,全市举办8场绿色工厂创建专题培训班,结合绿色企业(项目)系列贷的推广宣传,会同农业银行组织多场系列贷宣讲会,累计培训500多人次。
企业码是深化“三******”和推动“蕞多跑一次”改革的重大工作创新。结合全省企业码创新应用综合试点建设,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码上改革”,加快湖州专区建设,全市已建成政策云兑现等五大模块,整合浙里亲清、政企通等平台功能,建立涉企******企业码一个端口的综合******平台,专区活跃度位居全省头部。目前通过以“流程再造”已初步实现了政策兑现的大幅度提速,40个示范评定类项目材料实现“零申报”,23个申报审核类项目完成“常态化”即时受理。
针对传统产业在湖州工业占比较大的实际,我市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积极推广企业码,率先在全省实现领码全覆盖。截至目前,湖州市已有12万余家企业完成领码,建成专区应用69个。
“前期的迅速覆盖和宣传推广为接下来的企业码创新应用综合试点工作奠定了基础,围绕全省企业码创新应用综合试点。我市已组建工作专班,建立企业码建设运营工作机制。”市经信局负责人说,目前全市已建立了“码上兑现、码上金融、码上查询、码上办事、码上领券、码上学习”六大模块16项应用专区,通过丰富专区应用场景,推动涉企高频办事事项的应用,同时积极宣传专区******功能,发动企业用码工作,提高专区活跃度。
为提高企业运用企业码的能力,湖州形成了“专员+专班+网格员”全闭环******机制。4000多名领导干部作为******专员,分别联系全市6000多家企业,发动全市1.5万多名基层网格员,************企业并指导企业领码和用码。湖州专区还开设了“网络学院”等在线学习平台,设置了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七大类365门课程供企业员工免费学习。企业可根据个性化需求定制专属课程,只需进入企业码“活动报名”系统即可完成报名,提交定制化需求。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推广,目前我市的企业码运用已成效初现,在全省企业码应用场景总决赛中,我市的扫码易贷获评一等奖,湖州市展览馆项目获评优胜奖。目前,湖州市展览馆已完成1800多家企业的网上展览馆建设,企业固定码上线后,即可扫码应用;扫码易贷应用通过企业码调阅电子营业执照、公司章程、机构信用代码证等,省去资料拍照上传环节,优化办事流程,有效缩短放贷时间。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