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敢当·促改革】高新区:打好主动仗当好实干家奋力开启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24年,高新区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规上工业企业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2.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8亿元、同比增长34.1%,地方级财政收入1元、同比增长9.2%,新签约项目10个,总投资12.05亿元。2025年,高新区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为实干的姿态,一张蓝图绘到底、奋楫争先谱新篇,聚力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资本运营等方面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坚持“逐高而攀、向新而行” 总基调,打造产城融合智创科创新高地
一是强力打造科创未来城。加快推进占地512亩的智能科创园建设,探索多元化“投、融、建、运”合作路径,打造“科创为先、产业为基、人才为本”的城市新地标。二是加快企业智改数转步伐。引导企业积极创建智能制造场景、数字化车间、晨星工厂,打造“场景→车间→工厂”的梯次培育体系,全面释放“数字引擎、智能制造”强劲动能。三是精心搭建产业创新平台。持续推进“一产一院一园”创新发展模式,精准对接三大主导产业,增强科技赋能发展实效。加快唯可鲜、百晟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培育泰安汽车研究院创建市级新型研发机构,争取锦尚面料、城发新材料、山东驰恒3家企业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坚持“产业筑基、四城共建” 总布局,塑造主导产业集聚集成新优势
聚焦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以产业带动、项目引领,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壮大成势。一是坚持产城融合。按照“科创未来城、食尚未来城、织造未来城、驰程未来城”的产业规划,以创新理念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导入,促进产业与城市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二是推动聚链成群。强化天源、诺博、泰乐源等链主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形成“链主企业顶天立地、链上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推动产业集群规模增长。三是突出招新引优。紧盯“高、精、尖”,聚焦产业链头部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力争更多“含金量”和“含新量”的好项目落地,推进特医特膳食品、杉林食品科技产业园等项目早日签约。四是夯实产业根基。加快推进韩伟蛋制品深加工、星级酒店、泰乐源年产5万吨饮料扩建、现代食品产业园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成立专班,统筹抓好农产品数字赋能中心、唯可鲜HPP新鲜果蔬智能工厂等20个项目如期开工。
坚持“投融并重、多维运营” 总思路,激活国有企业动力动能新活力
深入推进高新发展集团市场化、实体化、规范化转型,构筑园区发展“硬核”载体支撑。一是壮大资产规模。积极盘活存量资产,集中力量完成连片土地收储,加快推动“闲散”资源向“有效”资产转变,做大集团公司净资产规模。二是调优融资结构。加强资本运作,用好用活各类金融工具,拓宽融资渠道,压降融资成本,指导企业全力冲刺AA信用评级,紧盯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精准策划包装项目,全面提升融资和抗风险能力,力争年底集团资产总额突破50亿元。三是创新运营思路。按照市场化运营方向,谋划新增农业发展产业板块,启动粮食储运加工业务,探索多元化运营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