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进10位!湖州莫干山高新区国家排名升至54位!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2021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湖州莫干山高新区在全国大比拼中,一举提升10个身位,位居第54位,综合排名超过全国68%的国家高新区。
在四个一级指标中,创新能力和创业活跃度更是从2020年的99位跃至51名,位次前移幅度巨大。
作为全省唯一落户在县域的国家级高新区,湖州莫干山高新区自2016年升格为国家级以来,实现综合排名“五连跳”,取得了前进38位、年均进7位的不俗成绩,特别是2018~2021年,保持了高速进位的态势,3年跃升29位。
参评对象不断增加、参与竞争的“分母”不断变大,但无论是绝对数的名次还是相对数的位阶,都有大幅提升。这背后,是湖州莫干山高新区从发展量变向发展质变的华丽转身。特别是过去一年,在比较困难的宏观形势和外部环境下,高新区扛起主平台责任担当,加快高质量赶超发展,拼出了一张亮眼的高分报表。
2021年,高新区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4%;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23.4%;高新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9%、14.3%和15.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8.6%,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韧劲和抗风险能力。
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今年1月以来,在浙江省第五批创新型领军企业认定和培育名单中,高新区的天马轴承、佐力药业榜上有名;在2021年浙江省“未来工厂”名单中,欧诗漫成功入选,荣获全省智能制造领域蕞高荣誉;在2021年度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中,高新区占据了德清33席中的20席;在2021年度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名单中,高新区企业恒立数控位列其中。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2021年,高新区出台《湖州莫干山高新区科技型企业三年培育计划》,加快推进规上企业高企化、高企规上化,鼓励大企业带动融通发展,研发投入和研发活动实现持续提升。在多项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就在去年,浙江天马轴承的首台自主研发的高端轴承制造装备投入试生产,这台主要技术参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个别指标甚至优于国际水准的复合机床设备,打破高端轴承制造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政府精心培育创新土壤,全要素保障了企业迈开大步创新的“底气”,一个个制造业“隐形冠军”浮出水面,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集群化特征不断凸显。其中,仅生物医药产业就拥有32项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特色优势主导产品,多项产品国内首创或填补国内空白。截至目前,高新区已聚集科技型企业超430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近200家。去年高新区R&D投入同比增长超30%。
“引才添‘智’,才能持续培育浇灌科创沃土。”莫干山高新区科技局局长陆莉芳介绍,去年以来,高新区已引进顶尖领军人才9人,申报国家级、省级引才计划项目130个。目前,高新区集聚各类双创人才6500余人,培育入选国家级人才23名、省级人才46名,培育省领军型创新团队3个,百余个创业项目其中已上规4家、已认定省级科技型企业23家、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家。
1月22日,一场围绕“从数字孪生到元宇宙”主题的地信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举行,由风语筑、脉策科技、千寻位置、知路导航、阿尔法创新研究院等26家企业发起的长三角地理信息与元宇宙产业创新联盟成立,并有三个项目在论坛期间达成合作。在论坛上作主旨演讲的芬兰科学与人文院院士、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锐志说:“尽管元宇宙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确切的定义,但有一点可以坚信,地信技术在元宇宙产业的布局当中一定会发挥很大的作用,显然有远见的德清地信小镇又一次抓住了机遇。”
事实上,从奠定地信产业基础到加快推动“地理信息+”发展,实现地理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高新区在地信领域的创业故事已逾十年,并且仍在书写。
去年9月,知路导航首款基于RISC-V架构的室内高精度音频定位芯片Kepler A100发布,实现了音频定位芯片“中国造”,开创性地提供了室内高精度定位的中国方案。此外,MEMS芯片等自主芯片国内集成电路市场份额连年提升,宇泛智能、东胜物联等一批泛智能企业产值实现倍数级增长;与华为、海康威视、商汤科技等开展深度合作,吸引奥迪、上汽、吉利等开展自动驾驶测试;中国科协立项支持的“一带一路”地理信息国际培训中心挂牌成立……眼下,地理信息小镇正不断催生地信产业“块”的延伸,地理信息外延持续扩大。
就在不久前,商务部、自然资源部等7部委公示专业类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名单,湖州莫干山高新区凭借自身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极高的产业集聚度、强劲的贸易发展势头、高效的公共服务入选国家地理信息服务出口基地,这也是全省唯一一家入选的地理信息服务出口基地。
“我们将依据‘一业极化’的发展思路,启动地理信息产业‘二次创业’,深入布局‘地信+车联智能’‘地信+通用航空’,发挥地信技术赋能作用,加速集成电路、数字终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集终生智’企业集聚和迭代升级。”莫干山高新区地信局局长汤献国说。
翻阅莫干山高新区的产业版图,浙工大莫干山研究院、浙江省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园、浙江大学德清先进技术与产业研究院、中科卫星应用德清研究院等错落分布。它们如同一颗颗珍珠分布在各产业园区,串联起产业链上下多家企业,承载着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引进、企业孵化等功能,不断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中科卫星应用德清研究院自落地德清,耗时仅一年时间建成浙江省微波目标特性测量与遥感重点实验室,并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院依托该实验室着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航天卫星应用产业和遥感信息产业高端智库,引领德清县遥感信息产业发展。
将“蕞强大脑”请到身边,中科卫星应用德清研究院是高新区嫁接科技资源开辟创新路径的一个缩影。围绕产业链精准布局创新链,高新区从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创新平台建设。依托研究院专业和特色,精准匹配县内龙头企业建立院企联合创新中心,引导研究院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帮助产业转型发展。如围绕通用航空领域,引进省涡轮机械与推进系统研究院、中航通飞研究院;人工智能领域,则引进浙大人工智能、中科大阿尔法研究院。这些科研院所、转化中心的落地,为园区企业铺就了一条前往蕞前沿科技成果、高端创新资源的“高速公路”。
创新平台与产业发展衔接日益紧密,如省涡轮机械与推进系统研究院孵化蓝盒子、海洛航空等5家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通航企业,2021年孵化企业产生营收近4000万元,助推全省航空航天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高端创新资源不断集聚,研究院经济引领的创新驱动能力增强,创新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高新区积极推进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一批具有条件的机构建设各级重点实验室,加强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打造实验室集群。同时,统筹推进2030科创中心、人才创业园、科创园建设。截至目前,高新区拥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4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7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3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8家、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85家。
当下,德清以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牵引,高新区全面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全力打造人才改革实验区,吸引优质项目和高精尖缺人才汇聚,提速导入国际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头部型研发型项目和高净值创新要素,正在成为德清县创新策源地的重要支撑区。
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跃一壑,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一个厚实的国家级高新区,已然矗立在我们面前;一个不畏重压、砥砺奋进的国家高新区,必将愈发挺拔向上!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2021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湖州莫干山高新区 在全国大比拼中,位居第54位,综合排名超过全国68%的国家高新区。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