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工业土地全域治理提升三年行动
岁末年初,位于南太湖新区的辛子精工产业园内,17家规上企业生产忙碌、订单不断。湖州石渔涧模具有限公司搬入园区不到3个月,当年产值同比翻了一番。“新区开展了工业土地全域治理提升三年行动,我们企业要加快做大做强。”石渔涧模具总经理孙向民说。
《南太湖新区工业土地全域治理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近日发布,将构建以工业土地全域治理提升行动为“纲”,以工业企业培大育强、低效企业(用地)整治提升、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三大攻坚战为抓手的“1+3”工作体系,通过3年努力推动新区制造业在综合实力、企业梯队、产业集聚、质量效益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
根据行动方案,南太湖新区集中优势资源,加强政策支持,充分激发企业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到2023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超200家;加快推进低效企业(用地)整治提升,加大盘活工业低效用地力度,到2023年整治提升低端产业低效用地企业100家以上,盘活低效用地6000亩以上;通过加强源头管控、强化履约保障、实行园区绩效评价,深化小微企业园管理制度改革,优化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环境。
“目前,共有89家企业加入培大育强提升行列,占规上企业总数的一半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近9成。”南太湖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杨志杰说,新区将培育一批资源配置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标杆企业,支撑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行动开展以来,南太湖新区已盘活多宗土地,为多个项目顺利落地保障了土地资源。久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日前盘活企业内一块近30亩的土地,合理利用现有土地,增添自动化生产线,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3545万元/亩。
小微企业园破旧立新。连日来,联东U谷·湖州国际企业港内,一支10余人组成的招商组分赴多地,招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的项目。同时,园区内6家不符合新区主导产业的企业正在加快腾空或转型升级。
此外,为增强革新动力,南太湖新区还出台了31条政策意见,企业在现有市级政策上可叠加享受。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