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起点再创新辉煌_本地楼市-长兴房产超市网
——初冬时节寒意阵阵,但长兴大地激情似火
长兴开发区的设立,肩负着一个神圣的使命:迎接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努力开辟一个高新产业汇聚的工业强区和配套功能完善的城市新组团。
长兴开发区的启航,立志于打造一个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强、民富、人和、景美!
面对中国经济的众多变化,长兴开发区始终在铿锵前行,并成为浙北地区技术创新活跃、产业特色明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
——平台建设。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自大规模建设以来,开发区已累计投入60亿元建设资金。所有道路均按国家一级公路标准建设,所有市政管线一次性铺设到位,已开发区域全部实现 “九通一平”,来自西气东输和川气东输的管道交汇和浙江发电的余热供汽条件,在国家级开发区中也屈指可数。总部经济园、汽配工业园、海信工业园、日资工业园、科教创业园等特色园区合理布局、联动建设。世界500强法国欧尚超市、美国温德姆连锁酒店等相继入驻,汽车总站、医院、学校等公共项目投入使用。在要素配套上,先后引进浙大科技园、中科院空间信息产业园、长三角--波罗的海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一大批智力项目,全力为企业发展提供要素支撑……原有工厂摞工厂的传统空间布局在这里被颠覆,打在具备一流配套功能的产业强区正在成为长兴开发区新的追求。
——开放招商。对于长兴人来说, “打开城门”来之不易、弥足珍贵。长兴倍加珍惜这一机会,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全面推进招商引资。自2002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九届“太湖明珠·长兴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承办了中日经济讨论会、波罗的海与长三角经济论坛、国际茶文化节等国际经贸盛会,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10000多位知名企业家和国际友人。作为全县外向型经济的主战场,开发区始终坚持 “三产并举、量质并举,以质为先”的招商理念,在国内以上海为基点,常年派出新能源、机械装备、生物医药等9大产业招商小组分头出击,在日本、韩国、欧洲设立常驻招商办事处,着重开展对海外的源头招商。截至目前,累计已有来自美国、日本、意大利、土耳其等34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落户,累计实现外商投资总额25.7亿美元,其中超1000万美元的项目119个。相继引进了美国惠而浦电器、美国工业气体、美国温德姆和法国欧尚超市等7家世界500强,日本波路梦、三山实久等着名企业,以及海信空调、华欣纺织、九川集团、汉能控股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规模企业达到571家。2009年,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在浙江省级开发区中名列第二;2010年,仅新能源产业一项,就有10多只大好高项目纷至沓来,总投资超过160亿元。
——产业集聚。比政策更重要的是服务,比企业更重要的是产业。经过多年的服务助推和产业培育,开发区已初步形成绿色动力能源、机械装备制造、白色家电、新型纺织等优势主导产业。江森自控、天能国际、昌盛电气等动力能源领军企业相继入驻,带动了相关企业的集体跟进和上下游产业链的丰富完善,使开发区成为 “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惠而浦和中国海信强强联合,正全力打造亚洲蕞大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美国百利得、德尔福、日本高田、化药等大批国际知名汽配企业纷至沓来,在长兴催生了一个全新的汽配产业,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电动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工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商贸、物流、金融等业态取得长足进步,服务外包产业逐步成型,开发区于2009年被认定为浙江省首批 “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
——创新驱动。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截至目前,开发区已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6家、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级以上知名品牌和着名商标57件,拥有国内外专利1542只、省级以上研发中心19个,建有长兴无机非金属生产基地、绿色动力能源生产基地等2个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基地,以及全省唯一一家 “省级绿色动力能源集成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园区2009年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比近40%。全区有硕博后流动站6家,刚性招引硕博士和高级技术职称人才共计400余人,常年聘请国外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200余人。
——生态创建。环境就是生产力。近年来,开发区始终坚持把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园区放在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构筑太湖南岸绿色屏障,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截至目前,开发区环评执行率保持100%;企业 “三同时”按时执行率达95%,环保验收率达到95%;已建成污水管网61.3公里、供热管道18公里,污水收集处理率和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100%;建有国内首家开发区园区非电区域空调系统;积极探索屋顶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被国家四部委列为国内首批、浙江首家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2007年,开发区成功创建为浙江省首批生态化开发区。
——和谐发展。大力实施 “惠民安居工程”,建成农民公寓以及市政设施、文体活动等配套设施31万平米,极大地改善了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强化社会保障,建立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被征地农民保障率达到100%,有效确保群众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保。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有103家企业与居委会结对共建,开发区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险率和集体合同覆盖率均达100%,外企工会组建率超过70%。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