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中心崛起新磁极——写在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获批之际
近日,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根据规划,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将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着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样板区,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积极贡献。消息传来,令人振奋。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意味着长三角产业合作区的正式破局,它将与辐射上海青浦、江苏吴江和浙江嘉善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东西呼应,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典范样本。这是湖州发挥区位优势,全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又一标志性事件;也是湖州这个长三角朋友圈中“小个子”,迸发自身大能量的又一个新起点。
从空中俯看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这里东至杭长高速公路,南至环南路,西至泗安水库、天子岗水库东侧,北至宣杭铁路,联接浙江、江苏、安徽三省,恰好位于长三角的中心位置。这是我市继南太湖新区之后又一重大能级平台,也是我市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主战场、主平台。
今年5月,《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筹)总体规划》正式发布。根据规划,合作区将以“大区域谋地位、中区域谋统筹、小区域谋布局”的工作思路,在开放合作上彰显“大格局”、在产业培育上铸强“大引擎”、在项目双进上拿出“大手笔”、在营商环境上实现“大提升”、在统筹联动上奏响“大合唱”,奋力打造成长三角绿色智造中心。
——在功能提级方面,力争新建一所应用型大学、一个跨国合作园区、一个产业集群实验室、一座综合性等级医院、一座商务贸易交流中心、一座文化艺术中心、一座综合性体育场馆;
——在产业提效方面,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锁定绿色智造这一主攻方向,聚焦高端装备、新材料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绿色能源、人工智能、生态创新经济等机会产业;
——在韧性提网方面,将构建安全高效智慧的韧性支撑系统,夯实水源供给、污水处理及雨水收集;
这个长三角的“新生”已呈现了沸腾状态。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区共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4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5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总投资235亿元,主导产业占比高达82.3%;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实现“零”的突破,以创世纪机床项目为龙头的产业链招商集聚效应初步呈现。
“合作区主要承接长三角产业溢出红利,将会成为长三角区域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长三角一块无缝对接的天然功能区块,空间区位临近、产业结构互补、公共服务共享,未来有着足够的发展空间。
加速融入长三角,湖州一直踌躇满志,步伐坚定。“一会”“一路”“一区”,更是关键的三子。
去年6月,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来到湖州。开好这一重量级会议、沪苏湖铁路施工、共建长三角产业合作区,会议期间形成的“一会”、“一路”、“一区”成果,大大提升了湖州发展的新势能。
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的设立,正是源于当时签订的共建长三角产业合作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框架协议,这一区域将覆盖上海白茅岭农场和江苏省宜兴市、溧阳市,浙江长兴县、安吉县,安徽省广德市、郎溪县区域,对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融合、增强欠发达区域高水平建设动能有着重要意义。
从交通到产业,从人才到区域合作,近年来,湖州一直在全力下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
沪苏湖铁路穿过上海市西部、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等长三角核心区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蕞具代表性的项目。沪苏湖铁路正线公里。建成后,将实现从湖州20分钟到达上海的目标。
去年6月5日,沪苏湖铁路湖州先行段率先进行施工;6月18日,全线头部根试桩正式开钻。一年多来,沪苏湖铁路湖州先行段加速建设,本月底将完成全线首个悬浇梁合拢。
聚焦特色招商“靶向标”,我市以驻上海全球招商中心为抓手,不断加强在上海、江苏等地驻点招商力度。借助“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上海推介会、天下浙商湖州行等重大活动,去年成功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45个,其中50亿以上项目17个。即使在新冠疫情不利处境下,仍逆势而上,取得突出成效。
纵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年来,湖州收获满满。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被批复同意,更展现了湖州按照既定“一会一路一区”施工图全速推进的务实姿态。据统计,全市共招引亿元以上项目超1500个,新引进大学生超30万人,新引进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浙大湖州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等17家新型研发机构,计划总投资22.66亿元。省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麒麟计划”落地湖州,省级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试点,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区县试点全覆盖……
眼下,湖州正在按照“一湾极化、两廊牵引、多区联动、全域美丽”的布局,在5820平方公里上擘画全市生产力的新画卷。
其中的“两廊牵引”,就是以沪苏湖高铁为横轴,通过商合杭高铁往安徽延伸,打造沪苏湖绿色产业廊道;以宁杭高铁为纵轴,打造宁湖杭生态创新廊道。湖州将以这“两廊”为牵引,以创新谷、科学城、枢纽站、智造园等新空间为载体,推动中高端要素到湖州高密度、高浓度集聚。
刚被批复的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位于沪苏湖绿色产业廊道的西端,是打造这一廊道的关键“一子”。从南浔引入产业链核心节点项目打造“光电湾”,到吴兴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再到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沪苏湖绿色产业廊道形态已日益丰盈。
除了沪苏湖绿色产业廊道,宁湖杭生态创新廊道上同样热火朝天。两条廊道,清晰勾勒出了湖州生产力新布局的壮志与实招。
去年9月,《湖州“五谷丰登”规划》发布,首批推出五个“创谷”。据了解,作为湖州发展新经济的重要引擎,这些山谷间的载体空间将形成湖州撒播在绿水青山的创新通道,向“提供绿色的生活态度、将生产力布局到绿水青山中”转变大步迈进。
眼下,南太湖新区占地23.3平方公里的南太湖未来城区块,总投资300亿元、总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的40幢产业大楼建设正酣。聚焦金融服务、科创研发、总部经济和文化创意四大新型业态,这里已经集聚南太湖绿色金融中心、哈工大机器人产业园项目、金茂星外滩、金柱总部等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项目,总投资达636亿元。
65公里的太湖岸线,是湖州发展的宝贵资源。2019年,湖州南太湖新区成立。成为全省四大新区之一,绿色发展全面提速。“一湾极化”,就是依托拥有太湖黄金岸线的湾区,打造长三角区域发展重要的增长极、浙北高端产业的集聚地。
在绿水青山间布局新经济,赢得了湖州经济的新发展。统计数据,前三季度,全市GDP增长11.8%,居全省第二位;主要经济指标中,一般预算收入、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出口额、服务业增加值、农村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增速居全省头部,14 项指标居全省前三,11项指标较去年末实现了争先进位。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南太湖号”APP的“悦湖”菜单栏,找到“拍客”版块,进行投稿(照片或短视频)。除了赢取积分,您的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湖州发布和爱湖州微信哦!
原标题:《长三角中心崛起新磁极——写在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获批之际》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