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湖州:唱响公共文化之歌

admin7个月前 (09-26)湖州产业信息66

  一个个漂亮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乡镇文化站从无到有、悄然落成;一座座一流的大剧院、图书馆拔地而起、巍然屹立;一场场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下乡演出节目在阵阵喝彩声中冉冉落幕。

  从2006年到2011年,短短几年,素以山水清丽、人文积淀深厚闻名于世的湖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飞跃:市级及各县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设施体系逐步完善,公共文化产品日益丰富,服务方式和手段不断创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如今,走在湖州大地上,随时都可以看到遍布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便捷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湖州,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258万群众在家门口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带来的实惠。

  蒯大申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

  湖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体现了湖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到位,而且做得比较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越到基层越重要,越到基层越见功力、越见水平。湖州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很多做法在全国很有示范意义。

  一个地方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湖州为文学事业开小灶,发挥了繁荣文学发展的作用。湖州还有种“一块砖”精神,甘做一块砖,乐做一块砖,把这块砖垫到文学青年脚下,以此为乐,做得很有价值。

  童芍素 (浙江省民俗文化促进会会长)

  湖州农村文化“八有”工程实施两年多,在实践中出了经验和真知,作了很多创新:党委、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认识深刻;农村文化“八有”工程目标定位非常清晰;途径方面着力创新,而且针对性很强。

  陈立旭 (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主任)

  湖州把实施农村文化“八有”工程,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意义重大,这意味着湖州已从更高的起点上谋划农村文化发展,从推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高度布局农村文化建设。这是一种新的文化自觉。

  郁建兴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湖州以“文化走亲”活动为载体,突破了市场分割、区域分割,是文化互动一种很好的尝试。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有力保障

  落日的余晖刚刚散去,湖州市中心的碧浪湖小区,一群老年歌咏队的队员们正在一间宽敞整洁的大房子里进行排练。歌咏队指挥兼指导老师姜静开心地说,现在社区里有了这么一个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大家在这里真的很开心。

  同一天,吴兴区八里店镇的村民们来到镇文体中心排练节目。在这样一个三面环水、阳光充足、风景秀丽的地方排练,大伙儿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碧浪湖社区和八里店镇的文化活动仅仅只是湖州市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5年来,湖州市一座座充盈着希望的文化设施在大地上次第铺展:湖州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群艺馆新馆、升华音乐厅、湖州大剧院、三县“文博图”馆和各乡镇街道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室内外文体活动场地等一大批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的文化场馆设施面积占了文化场馆设施总面积的1/3。

  城市文化事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农村公共文化事业迅速大步赶上。

  “‘十一五’期间,湖州从改善文化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入手,坚持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以农村、社区、企业为重点,各级财政投入5亿多元,公共文化基础建设得到了有力保障。”湖州市委书记孙文友说。

  从2008年起,湖州开始在全市实施农村文化“八有”保障工程(即有电影看,有广播听,有电视看,有报读,有书读,有演出看,有文体活动室,有室外文体活动场所),经过近3年的建设,目前湖州市已有775个行政村实现了“八有”工程目标,占行政村总数的84.4%。其中,达到示范标准的行政村29个,达到先进标准的行政村225个,达标的行政村521个。到明年,全市1003个行政村都将达到“八有”标准。

  这一覆盖面广、建设力度大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给前来调研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志雄留下了深刻印象。

  9月下旬,刚从湖州回到北京的杜志雄在电话里提到了他的感受,“在湖州的几天令人难忘。这几年来,湖州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可谓真正做到了‘八有’。有些地方除了搞好‘八有’,还结合‘农家乐’,实现了农村文化的产业化,如安吉县的郎村,不仅建有畲族文化展示馆,村民还自发组织起来向游人表演扁担谣、木鼓舞等民俗,蕞热闹的时候,一天能吸引近千游客。‘八有’工程,确实让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看到演出、看到电影、听到广播和读书看报了。”

  逐步完善的城乡文化设施、日益活跃的城乡文化活动、日趋丰富的文化生活,初步构建起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具有湖州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覆盖湖州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果,至2011年,全市已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性文化站,村村有文化活动广场,村村都有文体活动室”的目标。

  “但是,光建一个文化活动室、造一个文化活动站是远远不够的,要保证群众能享受到丰富的文化生活,关键要建立起一整套长效机制,保证设施投入和功能发挥的可持续性”,湖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菁菁说。

  如果说公共文化设施是文化活动的基石的话,那么,公共文化的组织就是文化活动的柱石,公共文化的内容、特色就是文化活动的灵魂。

  针对群众的文化需求,湖州市进行了深入分析,从群众实际需要出发,广泛开展了形式丰富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送戏下乡活动,让大多数群众真正享有文化发展成果。

  德清县通过“欢乐德清”送戏下乡,每年每村送戏3场,并鼓励支持各乡镇举办节庆活动、民俗文化活动和乡镇运动会等;南浔区大力开展“种文化”,实施“一村一艺”种文化工程试点,组织南浔阳光艺术学校、梦湖艺术团等深入农村演出;长兴县利用乡镇特色农业,举办相关节庆文化活动,如渚山杨梅节、虹星桥西瓜节等;安吉县推进“一乡一节”、“一村一韵”的乡村文化建设;吴兴区开展“幸福大舞台”活动,打造出一个“村村有舞台、天天有演出、月月有主题、季季有擂台、年年有汇演”的遍布全区的文化大众活动。全市“一乡一品”乡镇达到80%以上。

  湖州市在连续三年开展群众文化“十百千万”工程的基础上,于去年推出“欢乐湖州——文化服务基层行”,引进高雅艺术108场,举办大型广场文艺演出254场,开展基层文化活动2806场,送电影下乡15396场。在全省首创的“文化走亲”活动也由蕞初的市、县(区)、乡镇、村(社区)之间的文艺演出交流活动,发展为由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包括文艺演出、展览、论坛等活动方式的文化交流互动品牌项目。

  湖州市各图书馆坚持走“开门办馆”之路,实行免费开放,并打造出“韵海系列品牌”、“农民工之家”等公益品牌,开展“市民读书节”、“阳光阅读总动员”等活动。各文化单位也积极加入到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中来,免费开办“农民工文化之家”,让外来务工人员免费阅览书报、观看数字电影等。

  刚刚过去的国庆节,更是让湖城市民尽情享受了一场文化的盛宴:仁皇山景区的越剧折子戏、茶艺表演、古筝表演、动漫展示,市图书馆的中国画名家巡回展、摄影作品展,大剧院的金秋交响音乐会,全民健身中心的广播体操大培训……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深入人心,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随着一阵清脆悦耳的锣鼓声响起,一条金龙腾空而起,向着龙珠冲去,龙首带动龙身摇摆前行,舞姿优美节奏明快,犹如秋天里金色的麦穗随风摇曳。10月8日的傍晚,国庆刚过,吴兴区八里店镇移沿山村2000多平方米的文体广场上,村里的“稻穗龙”队又开始了紧张的训练。

  像这样的基层特色文化团队,湖州共有865支。

  “我们不仅要送文化,还要种文化,给每个村派一个农村文化指导员。”市群艺馆的负责人说,通过派驻指导员,加强农村乡土文化人才培育、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等途径和方法,“种文化”在湖州市已成为一道风景。

  今年上半年,市群艺馆已有300多人次的文化干部下乡辅导,为乡村文化大舞台公益培训。

  在此基础上,湖州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注重培育民俗特色文化,深入挖掘具有南太湖地域特征、湖州地方特色、群众生产生活特点的文化精品,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文体团队、文化示范户、特色文化之乡、特色文化村落和特色文化家庭。同时,还整理出吴兴“金溇马灯”、德清“丝路之源”等170个特色节目。如今,湖州各类民间文艺团队拥有成员近2万人,吸引带动文艺爱好者超过10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湖州的“80”后、“90”后女作家群也迅速崛起。今年,湖州市文联专门针对这一群体,与省作协联合,举办湖州文学新锐作品研讨会,为文学新人垫上“一块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白烨在参加了研讨会后,感慨地说:“看湖州‘80后’、‘90后’女作家的作品,就觉得‘来者不善、后生可畏’,这种情况在全国都非常少见,这一定与湖州的文学界和领导有关。”

  特色的文化节目、年轻的文化团队大大调动了人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而日益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让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精彩。

  国庆期间,走进湖州多媒体产业园,展厅内正在热映一部动画片,妙趣横生的故事、性格鲜明的人物、时尚前卫的特性,男女主角均身着时尚潮流服饰出场,仔细一看,动画片里的主人公全穿着一款名为“今童王”的服装,着实让人感到新奇。

  原来,这是一部高清的三维动漫影片——《今童王》,这部影片是由湖州当地童装企业巨头“今童王”投资打造的,而制作公司就是湖州多媒体产业园区。

  除了《今童王》,湖州已制作了多部动漫作品,《湖笔小子》、《百叶龙》、《西楚霸王》、《世博冠军》(又名《湖丝仔》)等。其中《湖丝仔》获得了2011年上海白玉兰奖,并获得第十四届电影华表奖优秀动画影片提名,欧美等国的片商争相订购。

  据了解,除了湖州多媒体产业园,湖州下辖各县、区也根据各自的地域经济文化特色,形成了众多独具一格的文化产业园区。湖州创业园相继引进了浙江鑫岳动漫制作有限公司等三家动漫公司;安吉总投资10亿美元的国内首家 Hello Kitty主题公园项目正式签约。这些大企业的入驻,加速了更多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的诞生。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民生幸福的重要内容,还是提升素养的内在因素。”湖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菁菁坦言,湖州近年来牢固树立服务群众意识,努力改善文化民生,让群众在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中大大增强了生活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湖州覆盖全市、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稳步发展中实现飞跃,一曲嘹亮的公共文化之歌,正在湖州大地上唱响。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谷歌(Chrome)浏览器下载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全国百强湖州占两席!

全国百强湖州占两席!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近日,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发布《民营经济驱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暨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湖州现代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湖州绿色电池先进制造业集群成功入选,分别位于全国第40位、第97位,入选数量列全国第15位。   “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

向东看湖州丝绸产业新增长极崛起

向东看湖州丝绸产业新增长极崛起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浙江湖州,以丝闻名遐迩,素有“丝绸之府”的美誉,是丝绸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自春秋战国时,湖州绫绢就已出口到十几个国家。近年来,在湖州市委市政府 的引导支持下,湖州先后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全国城市综合实力百...

新春“战袍”马面裙卖疯了!谁能想到织马面裙的提花机一年前还在织窗帘布

新春“战袍”马面裙卖疯了!谁能想到织马面裙的提花机一年前还在织窗帘布

  随手点开一个汉服直播间,主播正卖力地推销着大红色马面裙,裙摆上的玄鸟、祥云图案是卖点之一。临近春节,大红色的马面裙款式销量尤其好,很多尺码刚上架就一售而空。   同一时间,浙江海宁一个名叫许村的小镇里,几百台大剑杆提花机在轰鸣。厂房里,提花机放置在举架8米的空间中,上万根丝线依照设定好的程序不断上下摆动,图案在织机上慢慢显出眉目:金色的玄鸟踏着蓝色的祥云,附在红色...

新蔡县委书记邵奉公到县重点企业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

新蔡县委书记邵奉公到县重点企业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7月9日下午,在全县“万人助万企”动员会召开后,新蔡县委书记邵奉公深入到龟鹿药业、华丝服饰、湖州服装产业园调研,带头服务企业。县政协主席魏中,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张辉,县政府副县长张小歌、刘久锋,县政府副县级干部单广宁等陪同调研。   在龟鹿...

狠补短板加速产业升级湖州丝绸小镇借力特色提升层次

狠补短板加速产业升级湖州丝绸小镇借力特色提升层次

  狠补短板加速产业升级 湖州丝绸小镇借力特色提升层次   “把购物、休闲、娱乐、体验和售后等融为一体,让消费者自主参与设计,这样的丝绸产品专卖店还真是不多见。湖州的丝绸产业转型有创意!”这是日前参加全省丝绸产业传承发展与特色小镇建设推进工作现场会的代表,在参观完丝绸之路集团“家纺4S”店后发出的感慨。借着这次现场会的机会,不少和“丝绸之路”一样的湖州企业在全省的“丝...

资讯安阳拿下大项目!浙江天鸿、湖光理织、福建新梭成龙印染陆续签约!

资讯安阳拿下大项目!浙江天鸿、湖光理织、福建新梭成龙印染陆续签约!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资讯 安阳拿下大项目!浙江天鸿、湖光理织、福建新梭成龙印染陆续签约!   技术交流/企业宣传/资讯发布/招聘求职   4月以来,安阳市北关区招商工作捷报频传,仅亿元以上纺织服装项目就已成功签约3个,且均为主导产业项目。...

雷埠乡打造服装产业园

雷埠乡打造服装产业园

  本网讯 今年来,雷埠乡把打造服装产业园作为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就业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把境内分散的人才、项目、产业等集中起来,补齐规范化、规模化的短板,形成品牌效应,不断提高服装产业的集聚效益和行业发展水平,让雷埠服装产业实现由“量”向“质”飞跃。   雷埠乡现有大小服装加工企业37家,辐射带动周边就业人口1000余人,但均是零星分散建设;另一方面,经调查...